不出所料,最後阿拉鄯政府同意了嘉穀的沙漠治理開發計劃,按照一貫“誰治理誰受益”的原則,允許嘉穀承包荒沙荒地開發。
其實,陳建章從自己的角度來考量,如果他在決定性的高位,也會做出類似的決定。因為兩大沙漠區是阿拉鄯地區生態和經濟最薄弱的區域之一,而且由社會資本來投入開發,並不會浪費國家資源;最關鍵的是,有中科院的把脈,破壞生態的後顧之憂也沒有了。
訊息傳回後,王昱業更頭痛了。
治理開發沙漠絕不是拿把鐵鍬,挖個坑、種棵苗、澆桶水那麼簡單!
治沙必須先完成修路、通電、打井、安裝灌溉設施等四個環節,最後才能栽種適合沙地生長的梭梭和胡楊等植物,每個環節都很花錢、費力。
找到水資源只是起步。
就拿修路來說,沙漠起伏較大,不組織一支浩浩蕩蕩的堆土機大軍向沙丘進攻,把高度削低、坡度削緩,平整大沙丘,就難以保證治理開發的基本地勢要求。
而從前期的沙漠尋水行動中明顯可以看出,在沙漠中施工,稍不注意可能就無法正常工作。好不容易豎起來的電線杆,一遇到強沙塵,可能會被攔腰折斷;草木種下去,大風一吹,可能會被連根拔起……
白天迎風沙、頂烈日,晚上天當被、地作床,戰天鬥地……說起來好聽,但在王昱業眼裡,這就意味著各類人才難留、難久、難紮根。
據集團初步測算,單單是完成上面所說的基礎設施建設,平均每畝投入在2000元以上開發一百萬畝,就要20億;如果想要完全開發兩個合計超過一億畝的沙漠,需要投入……王昱業眼前一黑。
“你把我賣了看夠不夠?”王昱業無力地對齊政說道。
就算有政府扶持的放鬆貸款,自籌資金20個億去做治沙工程,已經是個極其誇張的數字了,更別說後續更多的投入。
齊政微笑臉:“所以還得看產出,如果有良好的產出,就不怕籌不到資金。”
這並沒有安慰到王昱業。在他看來,沙漠治理開發,起碼前幾年內都很難有產出,他彷彿已經看到了嘉穀掉進深坑裡爬都爬不出來。
齊政無語,幾年內都沒有產出?你也太小看我的手段了。他心裡嘀咕道。
“開發總是要一步一步來的,一口也吃不成胖子不是?如果前期開發效果不佳,後面誰也不會傻到繼續投入,我又不是頭鐵。”齊政換了一個角度分析道。
你還不頭鐵?不頭鐵就不會想著死磕沙漠了?王昱業沒好氣地想到。
但老闆既然這麼說了,還是要給他面子的。他也就不再多說,轉而忙碌著調整集團的預算去了。
……
嘉穀以出水點為中心,正式拉開了沙漠治理開發的序幕。
嘉穀開發沙漠的第一期工程,大約在10萬畝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