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嘉穀總部。
“所以,你是把袁院士成功忽悠到了?”齊政笑著對陳建章說道。
陳建章沒好氣地說:“句句實話,哪裡忽悠了?”
“哦,那應該叫巧舌如簧,能言善辯對吧?”齊政呵呵直笑。
陳建章揚揚手中的資料:“那你是不想要這份提案囉?”
“別別,大佬,我錯了……”齊政陪笑道。
皮了一下後,齊政接過資料,平靜下心情,翻開資料。
“關於修建水庫全面改造阿拉鄯盟生態環境的設想!”
這是一份由嘉穀實驗室和中科院聯名出臺的提案,也堪稱是一個大計劃。
在我國地圖上,阿拉鄯盟位於內蒙最西部,面積達27萬平方公里,相當於英國的面積。其中沙漠、戈壁、荒漠草原各佔1/3。年均蒸發量是降水量的60倍,適宜人類生存的面積僅佔5%。
其中,巴丹吉林沙漠,是世界第三大沙漠。騰格裡沙漠和烏蘭布和沙漠,則靠近黃河。根據資料,阿拉鄯盟的地下水可開採量為4.85億立方米,可利用水資源總量為12.775億立方米。由於水資源分佈不均,水質較差,缺少工程設施,水資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銳。
荒漠抑或綠洲,水決定著阿拉鄯的顏色,更決定著阿拉鄯的未來。而未來意味著什麼呢?學者們認為,阿拉鄯作為“我國西北最重要的一道生態防線”,由於獨特的地理及氣候特徵,已經成為全球變化的一個敏感區和我國環境生態的嚴重危急區。
這份提案,著眼點就在以嘉穀在沙漠區打出的地下淡水為重點,修建大型水庫以全面改造阿拉鄯盟的生態環境。
水庫的地點很微妙,在雅布賴山旁邊,東部是騰格裡沙漠,西部是巴丹吉林沙漠,西南是肅省中部,可以滿足多地開發所需。
成功在沙漠區找水取得突破的陳教授經過測試發現,噴湧而出的淡水成分與貝加爾湖水驚人的相似。正如齊政所料,他很快給出了“地下有一條水系與貝加爾湖聯通”的解釋某種意義上,這也算是事實。
陳建章將這一點如實告訴中科院的袁院士。起初他是不相信的,但其後經過進一步的測試,多種證據可以證明,陳教授的解釋極有可能是正確的。
這樣的話,幾人都興奮了起來。貝加爾湖啊,誰不知道它的淡水資源豐富得令人眼紅。
經過研究,幾人進一步推測,這是一條獨立的深層水系。也就是說,開發其中的水資源,不會對上地殼的地下水層造成什麼壞的影響。
而根據嘉穀實驗室和中科院對井下壓力以及同地層的多個類似導水構造的研究,幾人預測,最大年出水量可能超過500億立方米相當於黃河的平均年徑流量。
齊政對此“呵呵”,這個預測,簡直是離真相太遠了。
但即使如此,已經令幾人興奮得發抖了西北翻天覆地的時刻到了。
這就是這份提案的基礎。
提案中指出:“透過開發深層水系,西北嚴重缺水和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現狀將為之一變,對西部大開發具有戰略意義。尤其是所在的阿拉鄯盟,能被改造成千裡綠洲,成為國家新的糧倉。”
“而且,治沙與治貧是一對‘孿生兄弟’,我國近35%的貧困縣、近30%的貧困人口分佈在沙區。沙區是生態治理的難點,也是脫貧攻堅的重點。改造西北生態的同時,將治沙和治窮相結合,能為貧困人口帶來更多就業、減貧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