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其一。
第二個戰略意義,是為黃河“補水”。
隨著黃河流域及相關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西部大開發以及寧、蒙、晉、陝地區能源及重化工基地的建設,用水需求越來越大,目前各方面的用水需求已遠遠超出了黃河水資源的承載能力。
黃河水的短缺已經嚴峻到讓農業區大面積收縮的地步:被過度開發的黃河流域,正在顯現出黃河河源草場退化、土壤沙化,甚至部分溼地萎縮,區域性地下水超採嚴重等後果,而一些原本依賴黃河水種植水稻的鄉鎮裡,傳統的農作物水稻正在整村整村地消失。
圍繞著黃河的每年用水,黃河上下游之間、左右岸之間,乃至干支流之間,都被迫捲入一場“黃河水爭奪戰”。
按照預測,即使來水正常年份,每年也有90億立方米以上的用水缺口。
提案中指出:“透過修建水庫和水道,每年可按照時令,穩定地向黃河調水,保障母親河沿岸的用水需求。”
而最後一個戰略意義,其實是齊政提出來的。
“透過全面開發阿拉鄯盟乃至大西北,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打下一個基點!”
提案中提出了包括了政策溝通、設施連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個方面的“一帶”建設內容,並略略提了一下“一路”的概念。
“‘一帶’沿線國家山水相連,是生態命運共同體。建設西北的綠色生態之路,共享生態安全,並夯實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
陳建章看著認真提案的齊政,心裡感慨:前面的戰略意義也就罷了,他們都能提出來,但最後一項,明顯拉開了差距,也由此可見齊政的戰略眼光何其遠大。
他不知道,這是齊政借鑑後世,提前提出來為提案增添光彩的國家級戰略雛形。
齊政看完後,合上提案,輕呼了一口氣。
這是一份關乎到國家糧食安全、生態安全、扶貧戰略、水資源安全以及國際合作的提案,而源頭只是一個大型水庫的修建,著實有些戲劇性。
齊政不是不想猥瑣發育,但想想就知道,無論是兩大沙漠乃至西北的開發,還是引水入黃河,都離不開國家的支援的。
無論是那海量的資金,還是海量的人才,都不是嘉穀能夠獨自承擔的。
既然如此,不如主動提出來,爭取國家的合作與支援,甚至藉此一躍成為承擔國家戰略意義的支柱企業。
至於會不會被踢出局?別小看我們國家的胸襟了。再說了,論沙漠治理開發,國內也沒有誰敢說比嘉穀更有把握。
這時候提出還有一個關鍵點那個著名的“四萬億計劃”就要來了,修建水庫的資金落在上面,難道不香嗎?
齊政思忖過後,抬頭對陳建章說道:“我沒意見了,就這樣吧,透過中科院遞交給領導層吧。”
隨即微微一笑道:“奧運就要到了,就算是我們嘉穀為奧運獻禮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