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位夜幕支辰的眼中,倒映著青山小師叔手持沉淵的緘默身影,支辰的眼中並無譏諷以及戲謔,這些自極卑微處,一步步走到夜幕這等掌控皇朝生殺大權的頂端勢力中的修行者,在無數次血腥洗禮中,早已強迫自己淡漠了一切情緒。
他們,從來都只是殺星。
於是方塵身側,劍氣四周,殺伐驟起。
不同於八大上宗專注一道的修行法,青山修劍,雲夢大澤修陣,夜幕在大夏皇朝一統人族天下的基礎上崛起,皇朝為這等維護統治的殺伐利器,大開方便之門,夜幕之中,幾乎存有人族天下能夠找尋到的,種類最為繁多,品秩最為上乘的無數修行法門。
每一位正式加入夜幕的修行者,都能夠自這等雄厚底蘊之中,找到最為契合自己,最能爆發出修行潛質的法門。
這才是夜幕成立至今,號稱監察天下,萬事獨斷的真正資本。
但很可惜,即便是以大夏的底蘊,也仍是小瞧了方塵的成長速度,或者說,是並不清楚蘇桑的聖人傳承,究竟帶給了年輕劍客,何等駭人聽聞的好處。
那一柄青山至高的劍器沉淵,在方塵以自身大道加註之後,終於隱約可見當年的半分風姿。
握劍的少年並未等到夜幕殺招先至,而是如一縷薪火,以燎原之姿先行揚劍。
少年的身體四周,武元與道韻交織,隱約凝成一個模糊的行字。
這是數千載之前的人族聖人,人皇蘇桑傳給方塵的道訣。
行之一字,人間極速。
雖然自白山皇陵出關至今,方塵也只是憑藉著蘇桑當時的傳教,悟得了行字秘法的幾分皮毛,但即便僅是如此,這等秘法加持的速度,卻已然不是九境可比。
西土之中,茫茫盡是黃沙,於是方塵揚劍之時,黃沙尚未騰起,沉淵已然殺至夜幕支辰身前。
雖然青山小師叔尚未走出自己的劍道,但跨入九境,傳承了白虎象將的殺道之後,劍出已有大道惶惶之威。
所以,那一點薪火,只在剎那間便抹滅了身前的一切,鮮血在劍氣切割之下浸染數丈方圓的黃沙,如熾焰一般鮮紅。
狀似燎原。
方塵的第一劍,足足斬殺了正前方三位夜幕支辰。
但劍器,仍然未落。
踏出望月山脈的那刻,山鬼傳給老峰主眾生樓再啟的訊息時,許布武曾問過方塵一個問題。
進,還是退?
是繼續遊歷西土,感悟劍心融道,還是退回青山,安心蟄伏。
心中承載著太多東西,在蓮會摘得六甲聲名的青山小師叔聞言,卻是隻像師尊道了一個字。
殺。
雖然已然徹底掌控了白虎殺道,但不可否認,這等殺伐意氣極中的大道,終歸還是給方塵帶來了影響,或者說,是真正激起了年輕劍客壓在心底的那股少年意氣。
霜寒城的十五載,因為求存,因為生活,方塵不得已提前學會成長,學會老成,也正因此,方塵的劍道,其實一直裹挾著一種遠超同輩的暮氣。
無論是邢仞和老峰主提出的東荒問劍,還是許布武為方塵爭取的大夏蓮會爭鋒資格,其實在拙峰一眾劍修的眼中,都是為了讓方塵掙脫這股暮氣,去握劍與同輩爭鋒。
青山願意做方塵收劍的鞘,那麼年輕劍客,便要有成為天下最為鋒芒畢露的劍器的勇氣。
所以,西土這次揚劍,方塵沒有選擇退避。
劍心的修行是悟道。
大道如何悟?
劍器是殺伐之兵,自然要在殺伐中悟。
所以,這片黃沙之上,青山的小師叔,要真正來一次遵循心意的殺伐。
通體如墨的沉淵,在與方塵完全契合之後,此刻逐漸化作赤紅。
非是鮮血浸染,而是年輕劍客的元海之中,佔據足有七成方圓的殺道,完全被其調動。
一劍清退前方,方塵不作片刻停留,立刻轉身出劍。
行字秘法賦予其的極速加持之下,年輕劍客轉身的同時壓劍上撩,少年身體四周,武元和道韻伴隨著這一式撩劍瘋狂湧動,眨眼間便凝成一直赤黑色的長龍,盤旋在方塵身體四周。
如一道劍氣龍壁。
豎壁清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