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雀之屬,安敢與龍爭雄?
立於夜幕九位支辰身前的青山小師叔,掌中沉淵隨著其元海湧動,猛然嘯出一聲驚天劍鳴。
於是,黑龍驟然嘶吼,身形化作一道如墨劍氣,自沉淵劍身之前延伸數丈,自下而上斜撩而起。
劍五。
銜燭。
滾滾劍氣直撲蟒雀而去。
夜幕合陣之法凝成的陣勢象形,本質是乃是這些支辰武元乃至道韻的融合,但此等融合,並不是一加一等於二這般單純的交融在一起,而是一種以後來者為根基,將一股道韻一點點向前推演,從而以道意累積,越境廝殺的手段。
所以,合陣之法並不是人數越多,實力也就越強。
大道自初悟到參透,所行之路必然會是越來越難。
如果說夜幕合陣一開始選擇的道韻,已然走到十成中的五成,那麼第一位星辰合陣,可能將這股道韻向前推進兩成,而第二位星辰合陣,可能便只有一成,甚至於十人合陣後,百人凝形後,最後的幾位夜幕星辰,對道韻向前的推進作用,大抵便只能是微乎其微。
九境支辰合陣,最完美最巔峰的凝形,應當是將那一股道韻推演至九境第三層,甚至於堪比山巔的程度。
但很可惜,在方塵先行出手誅殺了三位支辰後,剩下的九位支辰合陣之時,陣勢再無圓滿。
西方之位缺失,那一道雀居上,蟒伏地的象形,此刻雀翼龍尾之處,看起來各有所缺,頗為虛幻。
所以,銜燭劍氣砸落之時,劍氣黑龍與蟒雀的彼此廝殺,並未持續太久。
雀居上先行,欲要啄龍眼,卻被如墨劍氣當先一步斬了雙翅,再難騰空。
蟒居下成環,欲要盤龍身,但沉淵劍器所化黑龍品秩之高,非但未被蟒蛇捆縛,反而崩碎了蛇身。
雖同為九境,但單以道韻而論,繼承了白虎殺道的方塵,此刻實在是強過夜幕一眾支辰太多。
青山馱碑峰悟得的那一式劍五,在此刻的青山小師叔手中,隨著沉淵抬起,向著人世間真正斬出了劍林之中那些劍招,處於巔峰的殺伐聖威。
黑龍與蟒雀的剎那交錯,本是以一敵九的方塵非但未退,反而在道韻壓制之下,完全擊潰了支辰合陣之勢。
滾滾劍氣自沉淵劍身宣洩而出,沿著劍刃所向,自九位夜幕支辰當中,生生將那一座虛幻陣勢斬成兩半。
蟒雀弭形,道韻作散。
那一柄漆黑如若深淵的劍器,帶著青山小師叔的身形,就這樣自夜幕九位支辰當中橫穿而過,沒有剎那停留。
直至銜燭一劍劍勢散去,背對著夜幕支辰的年輕劍客這才駐足。
仍未轉身。
方塵右手斜握沉淵,左手掌心一道白色劍意忽閃而過,於是劍客抬頭,以落腳點為根基,四面八方茫茫遍野皆是劍氣,如一座囚天鎖地的天地牢籠,將青山小師叔與九位支辰盡數鎖在其中。
青山的另一尊劍元之體,那位幾乎是生來,便被太上認為應當獨掌此代劍道的洛千瀧,在大夏蓮會之中曾經以自身劍氣為引,牽引掌控了整座第九峰之上的劍氣。
在蓮會廝殺以及白山皇陵試煉之後,老峰主的諄諄教誨之下,同為劍元之體的方塵,雖然因為體質乃是後天修成的緣故,仍舊無法對劍氣掌控那般自如,但憑藉著陳劍聲的那道劍意,卻同樣可以做到調集方圓百丈之內所有劍氣盡歸其用。
陳劍聲的天上人間,從來都是這座天下繼往開來對劍氣掌控最得其妙的劍招。
繼承沉淵的青山小師叔,同樣也繼承了陳劍聲的那道劍意。
被銜燭擊潰陣勢的九位支辰,在劍五劍氣切割之下,身上已然出現了些許劍氣之傷,但作為大夏監察人族天下的利器,夜幕的星辰,實力卻絕不僅僅於此。
合陣之勢,的確是夜幕最擅長的圍殺手段,但殺人技,從來都不止合攻一種。
蟒雀散去,夜幕的九位支辰也隨之分立各方。
夜幕的硃紅卷宗之上給定的任務是必殺方塵,所以任務未成之前,夜幕的支辰絕不會返回。
因此,合陣之法已經失效的情況下,而今最有效的殺伐手段,便是再如開始那般,九位支辰各自出手,逼出年輕劍客的破綻,從而一擊必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