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研究新公式和證明新公式的時間,不得算在物理學課題的頭上?
再次坐在書桌前的陳舟,從另一堆草稿紙裡,找出了幾張,仔細的看著。
沒錯,在陳舟的書桌上,兩個學科的課題,對應著兩堆草稿紙。
這還只是他閉關之後,所完成的“研究手稿”。
以前的那幾堆草稿紙,都被他放在了書桌下面。
要不然的話,書桌上,早就堆滿了。
時間在緩緩流逝,但是陳舟始終在看著手中的草稿紙。
他的腦海裡,不斷回顧,不斷總結著這幾天的研究內容。
極小模型綱領第二問題,並沒有他預想中的那麼容易解決。
原本徐晨陽所帶來的靈感,以及那被他認為穩健的思路,也彷彿走進了一個新的分叉口。
陳舟在極小模型綱領的研究中,又遇到了新的麻煩。
“需要保證極小模型的唯一性,可事實上,它很有可能並不是唯一的……”
放下手中的草稿紙,陳舟皺眉思索著。
此時的陳舟,與上午意氣風發的他,截然不同。
上午的他,彷彿是一個掌控者,將所有東西全部握在手裡。
但現在的他,彷彿一個求索者,摸不清方向在哪裡。
驀地,陳舟伸手拿出一沓新的a4草稿紙。
擰開筆蓋,開始埋首於草稿紙之內。
他打算一種新的姿態,重新研究一遍整個極小模型綱領。
既然不知道方向在哪,那就從頭再走一遍吧!
這樣想著的陳舟,已經在草稿紙上,快速的留下清晰的字跡。
當然,陳舟也並不是完全的從頭再來。
他是為了去理清那原本的方向。
簡單來說,就是把靈感帶來的思路,給理清楚。
所以,雖然陳舟在草稿紙上,快速的書寫著研究的內容。
但這些內容,與之前相比,也已經少了許多。
大部分的思考和計算過程,都在陳舟的腦海裡完成了。
而與先前不同的是,陳舟開始去抓更多的細節了。
不管是他自己的研究過程,還是他所梳理的文獻資料。
陳舟一個都沒放過。
他將所有的內容,所有的細節,都在腦海裡,重新過濾。
“我記得,有個文獻裡的內容,是透過引入一些概念,來簡化原有的證明中的計算,這也是近年來代數幾何學家,研究一些奇性簇的結果的應用……”
陳舟回憶著文獻資料的梳理內容,想起了一個並不被他看好的方法。
因為在陳舟看來,所有的概念,都有著其自身的侷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