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負責實驗資料收集的負責人確認了一下,弗裡德曼便決定了下午三點,開一次課題研討會。
對後續工作進行分配,並著手安排下一次的實驗。
在此之前,陳舟也只能跟著收集實驗資料的工作人員,戀戀不捨的去吃午飯了。
下午三點,會議準點開始。
本來陳舟的身份,只是一名助理研究員,是沒有資格出現在這個會議上的。
但因為弗裡德曼的安排,陳舟和麥錫森科伊爾,都出現在了這個會議上。
即使這只是一個旁聽的席位。
陳舟也意識到,諾獎大佬的能量,果然不是蓋的。
會議開始,弗裡德曼就叫人抬來了一塊白板。
在上面畫了一副圖。
這幅圖,不是別的,正是可能富含膠球的過程,也就是粲夸克介子J/ψ(c▔c粒子的輻射衰變過程。
這也是粒子物理學界,所認為的最有希望找到膠球的過程。
這幅圖的名字,叫做費曼圖。
陳舟一眼就認出了,這幅印象深刻的圖。
先前在弗裡德曼所給的資料中,他就不止一次看到了這個圖。
而且弗裡德曼對這個圖的註釋,也別其它的地方要多得多。
隨即陳舟的腦海裡,湧現出與費曼圖相關的知識。
J/ψ的寬度很窄,它的質量在D▔D介子對產生閾之下。
所以,無法衰變到D▔D。
在大部分情況下,它透過OZI壓低的三膠子過程,衰變到輕介子。
同時,它也能先輻射一個光子γ,然後透過兩膠子(G過程,衰變為粒子m1,m2……
這就是費曼圖,所表示的過程。
在輻射衰變中,膠子可以發生自相互作用,且必然能夠組成膠球。
當然,如果膠球真的存在的話。
除了費曼圖所顯示的過程,也有其他可能富含膠球的過程。
像是強子強子散射過程,質子反質子湮滅過程,等等。
但這次SLAC的PEP裝置,所選擇的就是費曼圖的過程。
想到這,陳舟突然覺得,華國在這方面的研究。
其實是出於世界領先水平的。
如果,陳舟在想如果,他在麻省理工的這段時間,無法尋找到膠球的話。
那回到華國之後,燕京正負電子對撞機BEPCⅡ,以及研究譜儀BESⅢ,對他將有著極大的吸引力。
他也很有可能會去燕京譜儀國際合作組待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