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膠球難以被探測到的原因。
則是因為膠子帶有色荷,能夠透過強核力相互作用,形成束縛態。
然後膠球總是與其它普通的介子束縛態一同產生。
就造成了,其很難在實驗中被探測到。
隨著實驗的結束,弗裡德曼的眼神,也有些猶豫不定。
過了一會,他開始安排一部分先去吃飯休息,另一部分人著手收集實驗資料和事例。
麥錫森和科伊爾都離開了,倒是陳舟自告奮勇的留了下來。
有時候,機會就在於自己爭取。
能拿到第一手資料,陳舟絕不想等著時間過去。
弗裡德曼對於陳舟的請求,自然答應了。
對於陳舟,他還是有著一些期待的。
而且,這次的實驗資料,他本身也就準備交給陳舟一份。
弗裡德曼考慮的可不僅僅是陳舟的數學能力。
更多的是,他從陳舟那兩篇物理學的論文中,發現了陳舟強大的資料處理能力。
以及對實驗方向把控的準確性。
如果能夠在這次的實驗中發揮出來,那說不定,他們一直尋找的膠球,就有著落了。
當然,這也只是弗裡德曼的一種美好期望。
他不可能,也不會把寶全押在陳舟身上。
再怎麼說,陳舟的經驗以及理論知識的儲備,他還是覺得有些欠缺的。
陳舟自然不會知道弗裡德曼考慮了這麼多。
他的眼中,只有今天的實驗資料。
陳舟也終於覺得自己,正式邁入了高能物理的領域。
雖然在燕大的時候,陳舟就跟著楊院長做了粒子加速器的課題。
包括他自己的畢業論文,也是關於最佳化二極體設計的。
但那些,在陳舟看來,還是不夠高大上。
而這種尋找膠球的課題,才真正又高大上,又有意思。
關鍵是,這可是諾獎級的課題呀!
另外,這其中牽扯到的膠子、奇異介子、楊米爾斯理論、標準模型,哪個拿出來,都是響噹噹的呀!
與此同時,陳舟也發現,對於這樣的課題,他的期待感、好奇心、興奮勁,也都被點燃了。
和身下的工作人員一起,陳舟直忙活到下午一點,才算把實驗資料收集完整。
雖然早餐只吃了一點,但陳舟卻絲毫感覺不到餓。
相反的,他現在就想跑回酒店,對這些資料進行分析。
弗裡德曼這會也帶著麥錫森等人,再次來到了控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