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些的前提,都是建立在一段時間之後的無結果之上的。
弗裡德曼對著弗曼圖,開始敘述著自己的想法。
聽著聽著,陳舟不由得覺得,弗裡德曼已經不再侷限於眼前的費曼圖了。
弗裡德曼引入了更多的思考。
陳舟暗暗讚歎,不愧是憑藉對“核子的深度非彈性散的研究”,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大佬。
那些看似不經意的聯絡,經他這麼一說,瞬間令人神往。
其實,實驗物理學家,透過實驗去探究可能富含膠球的過程時。
已經發現了很多新粒子,作為可能的膠球候選者。
這些粒子的量子數,包括0+,0++,2++等等。
但是,這些可能的膠球候選者的性質,非常難以琢磨。
有些粒子不僅是膠球候選者,也可能是分子態、多夸克態,或者就是普通的介子。
例如曾經被發現的a0(980,f0(980。
可令人興奮又困惑的是,在理論預言的區間裡。
人們發現了不止一個候選者。
單單是被一些人認為,最有希望的0++態下。
可能的候選者就有:f0(500,f0(980,f0(1370,f0(1500,f0(1700……
關於誰是真正的膠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見。
不同的意見,有贊成的,也有反對的。
沒辦法,理論預言只給出了質量的大致區間。
但對於膠球的其它性質,並無統一結論。
這也是實驗上,難以檢驗哪個才是真膠球的原因之一。
也是陳舟他們現在所面臨的問題。
膠球是量子色動力學的一個基本預言。
但就是這樣一個基本預言,在搜尋了半個多世紀的時間後,依然無法得到一個最終的結論。
到底膠球是不是真的存在?
誰才是真正的膠球?
這些都沒有答案。
也正是因為這些都沒有答案。
陳舟才會聽到弗裡德曼的講述,而為之神往。
除了弗曼圖的過程,弗裡德曼給了很多想法和思考外。
對於從資料中,如何尋找真正的膠球。
弗裡德曼,也給出了一些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