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圖書館這幫人一鬧,陳舟自然不好意思再跟楊依依你儂我儂。
輕咳了一聲,便把注意力轉回到了眼前的資料上。
有了楊依依先前的準備,陳舟在強脈衝離子束表面改性研究上所花的的時間,直接減少了一大半。
他只需要按照正常的一般流程,稍微加了一點自己的思考,就能很快的把資料處理完。
【改性材料表層產生熔坑的主要原因是,30SiMn3MoVA鋼在高脈衝離子束作用下,其亞表層首先升溫加熱,導致表層內部和基體之間含有熱物理性差異的碳化物、晶界、晶體學缺陷等低熔點位置首先溶解、噴發,最終使材料表面形成熔坑。】
看著這段話的同時,陳舟的腦海裡飛速的閃過相關的實驗資料,以及掃描電子顯微鏡下的表面顯微組織和截面顯微組織照片。
“對於強脈衝離子束表面處理後的形貌特徵,是因為在強脈衝離子束的作用下,材料表層瞬間積聚高能量,並經過快速加熱、熔化與冷卻的過程,誘發產生應力場……”
“最終導致材料表層經歷迅速、劇烈的塑性變形,形成現在所看到的形貌。”
陳舟思索了一下,開啟楊院長髮來的掃描照片看了一眼。
隨即,陳舟又對比了一下實驗資料,緩緩點了點頭。
“強脈衝離子束轟擊處理材料表層時,它的能量會在極短時間內轉化為熱能,進而使材料表層熔化,隨之又急速冷卻。”
“這種條件下,會導致材料表層碳化物形成和第二相析出受到抑制,最終使表層晶粒細化,形成重熔層,重熔層厚度越厚,材料的表面硬度也就越高。”
“對比各種工藝引數的條件下,隨著脈衝次數的增加,其實驗結果都是在預期範圍內的。”
“既如此,關於表面顯微組織的部分,可以跳過了,進入下一步。”
陳舟所想的下一步,便是關於耐蝕效能的分析。
一塊好鋼,不僅需要夠硬,還有能耐得住腐蝕!
按照預想的設定,陳舟開始把資料進行整合處理。
對比分析30SiMn3MoVA鋼經強脈衝離子束處理前後的動電位極化曲線圖。
同時再利用Tafel外推法擬合動電位極化曲線得出的腐蝕電位和腐蝕電流隨脈衝次數的變化情況,得到擬合引數的列表。
圖表是最直觀的資料體現,也是處理資料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看了一眼,陳舟只覺得無趣。
這種一切都在預料之中的資料處理,實在是樸實枯燥且無華。
不經意的又偏頭看了一眼楊依依,只見這丫頭正聚精會神的看著眼前的文獻資料。
陳舟瞥了一眼楊依依所看到內容,呀,這丫頭又走在自己前面了。
輕輕一笑,陳舟轉頭看向電腦上的圖表,手中速度開始加快。
得趕快把資料處理完,早點追上小楊老師的步伐才行!
圖表上直觀的顯示出,與原始樣品相比,經高脈衝離子束處理後的腐蝕電位Ecorr都發生不同程度的正移。
這表明,處理後的試樣,腐蝕傾向性都降低了。
而Tafel外推法擬合的引數,也體現出,經高脈衝離子束處理後,樣品的腐蝕電流密度Icorr都變小了。
這表明,處理後的樣品,它的腐蝕速率減小。
草稿紙上,陳舟開始寫到:
【腐蝕電位升高和腐蝕電流密度降低,表面經脈衝處理後的試樣耐蝕性增強,其腐蝕電位最高為641mV,腐蝕傾向性最低,腐蝕電流最小為6.91×10^4mA/cm??,腐蝕速率最小,相比於原始試樣的腐蝕電流減小。】
【資料分析結果為30次脈衝處理後的樣品,耐蝕效能最好。】
這是第一組工藝引數條件下,所得到的資料分析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