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一組,陳舟馬不停蹄的趕赴下一組實驗資料。
同樣的方法,同樣的思考。
隨著時間的流逝,陳舟面前的草稿紙逐漸堆多,未處理的資料,越來越少。
終於,陳舟長舒了一口氣。
“總體規律,也出來了。”
換上一張新的草稿紙,陳舟習慣性的點了兩下,才開始寫這個規律。
【經高脈衝離子束處理後,試樣耐蝕效能都得到提高,但並不是隨脈衝次數增加而提高,其有一定的反覆性。】
看著自己寫下的這段文字,陳舟想了想,繼續寫到。
【第一組工藝引數,可以在30到33次脈衝次數區間進行再實驗;第二組工藝引數……】
這是陳舟的建議,也是他所能做的微小調整。
這也是陳舟對待實驗的態度。
當然,這可不是陳舟瞎給出來的資料。
而是在實驗資料的處理中,就順帶著做出的調整和推測。
30SiMn3MoVA鋼耐蝕性的提高,是因為脈衝處理後試樣表面層晶粒細化和殘餘奧氏體含量的增加,共同作用的結果。
這個奧氏體,其實就是γFe,是在高脈衝離子束處理後,試樣表層組織發生變化,才產生的。
同時,高脈衝離子束處理後形成的重熔層,不僅能硬,還能耐腐蝕。
在這些變化的共同作用下,樣品表面耐蝕效能得到提高。
想到這,陳舟在給出的實驗調整引數旁邊,又寫上了自己給出的理由。
【……在一定的脈衝次數範圍內,重熔層厚度會隨著脈衝次數的增加有一定程度的增厚,繼而提高了材料的抗腐蝕效能。】
做完這些,陳舟神情一鬆:“資料終於搞定了呀!”
開啟電腦上word文件的新一頁,陳舟開始整理資料的處理結果。
不多時,檔案壓縮,郵箱傳送,搞定!
接下來,就是實驗的驗證了。
陳舟伸了個懶腰,就準備看看楊依依鑽研的怎麼樣了。
可沒想到,他一扭頭,就看到楊依依正笑眯眯的看著他。
陳舟頓時一囧,旋即小臉一揚:“我臉上的帥氣,吸引了你麼?”
楊依依沒有說話,只是做了個“惡”的表情。
陳舟剛想抬手,卻被楊依依先抓住了胳膊。
沒辦法,肉在人手,趕緊求饒。
和陳舟所想的一樣,楊院長收到實驗資料的處理結果後,便馬上安排了新的實驗。
實驗在有條不紊的進行,陳舟的日子也過得很是充實。
但陳舟不知道的是,某個地方卻因為他,正“吵”的不可開交。
而“吵”起來的原因,也很簡單,數位院士的聯名推薦信,已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