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說呢,陳舟覺得這門科目的試卷,出卷人一定沒有認真。
無論是個人賽,還是團體賽,這門科目的試卷,都很簡單。
舉個例子,拋硬幣的題目,都能出現在這裡面。
題目意思是:
【拋擲一枚均勻的硬幣,直到硬幣帶花的一面連續出現兩次為止,試問硬幣的翻轉次數?】
這個問題,陳舟能想到的解法有很多。
最平常的就是機率公式。
其次還有分叉樹遞迴列方程的方法。
總的來說,機率與統計這張試卷的難度,甚至比不上陳舟去年參加的機率論這門課的期末考試的難度。
當然,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陳舟也能猜到。
畢竟這只是初賽,面對的人群是華國全部地區的高校學生。
機率與統計考完後,陳舟在外面等了沒多久,就看到李禮交卷出來了。
然後是朱明理,最後是趙琦琦。
陳舟笑著問道:“都不等到最後了?”
趙琦琦同樣笑著回道:“那不是怕陳哥你等太久嗎?”
朱明理也說道:“早點交卷,早點回去嘛。”
只有李禮默默說了一句:“題目太簡單了,不好意思乾耗著……”
陳舟聞言,笑看著李禮。
這才是大實話嘛……
陳舟幾人乘坐公交回到燕大,走進宿舍的時候,剛好到晚上9點。
陳舟給楊依依發了條訊息,告訴他自己已經回到宿舍。
這是情侶之間,最起碼的尊重。
沒多久,楊依依便回了訊息。
【嗯嗯,那你看會書,差不多就洗洗睡覺吧。】
陳舟回了個“OK”的表情。
說起來,看看書的話,陳舟現在不大想看物理學方面的教材。
但是數學系本科課程的教材,他都已經刷完了。
而課題還沒確定,他暫時還沒方向。
想了想,陳舟開啟電腦,搜尋了“希爾伯特23問”。
希爾伯特這幾個字,在數學界有著神奇的魅力。
他是19到20世紀,最偉大的數學界之一。
這人幾乎是一個數學完人,他的足跡遍佈現代數學的所有前沿領域,他的數學思想也深深的滲透進了整個現代數學。
而希爾伯特23問,便是1900年,希爾伯特在巴黎數學家大會上提出的,23個最重要的數學問題。
從某種意義來說,希爾伯特23問,指引了二十世紀以後的數學研究方向,其影響直至今日。
在1976年,米國數學家評選的自1940年以來,米國數學的十大成就中,希爾伯特第1問、第5問、第10問,就分別佔據了三項。
包括後來米國克雷數學研究所所提出的七大千禧難題,也是呼應了1900年希爾伯特提出的這23問。
其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