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桀桀笑聲一聲聲砸在眾人心頭,叫人心底發毛。
幾名大臣暗暗交換了一記眼神,皇上這怕不是要瘋……
須臾,慶明帝面上笑意忽地收起,定聲道:“將這二人拖下去杖斃!”
“皇上饒命!”
那士兵連忙叩頭求饒,然而來不及發出第二聲,便被人捂住口拖了出去。
眾官員們後背發寒,卻未有人出聲阻止。
此等關頭,最要緊的是接下來的應對,至於這區區二人的性命以及皇上到底還想不想做個人,都已不值得浪費口舌了。
有大臣站出來提議道:“陛下,許啟唯反叛罪名已坐實,當務之急還須立即派兵前去圍剿!”
“蘇大人莫要忘了,小皇子還在他們手中!”明御史站出來道:“陛下,微臣認為此事不可輕舉妄動!”
“這怎能叫輕舉妄動?許啟唯擄走的不單是小皇子,還有太后和吳皇后,且定南王世子也已叛逃出京,由此足可見此事乃是許吳兩家暗中聯合燕王所謀!若再不及時除去,難道任由其坐大嗎!”
明御史冷笑道:“蘇大人一口一個圍剿,除去,莫不是在說笑?那是十餘萬許家軍,可不是一窩山匪說剿就能剿得了的!要拿什麼來剿,難道靠蘇大人一張嘴嗎?”
“你……”
“明御史所言不無道理……”禮部尚書附和道:“陛下,臣認為還應先設法安撫鎮國公,以換取回寰餘地。”
“哪裡還有什麼回寰的可能,許啟唯既已劫走太后等人,便是不可能再回頭的!”
“這倒未必……”有大臣斟酌著道:“鎮國公縱有意投向燕王,所求也不過是於當下局面換取自保而已,若陛下肯拿出誠意與之講和,安其心,再予其以安身之處,或可免去一場動盪……”
慶明帝聽得冷笑連連。
拿出誠意?
這是要他去求許啟唯嗎!
如何講和?
又如何安其心!
退讓賜地,準其自立為王嗎!
簡直荒謬!
殿內群臣分歧極大,一時間爭執不下。
此時有一內監入得殿內,道是兵部尚書紀修與大理寺卿求見。
二人在殿外時便已聽得了爭吵聲,待入得殿中,也未見能安靜多少。
還有關係好的同僚見了大理寺卿便要拉其加入陣營:“許啟唯公然謀反,竟還有人主張求和,面對如此亂臣賊子若一味退讓,豈不助長其氣焰!若他人皆以此為表率,還不知要有多少個許啟唯!我大慶還以何立足!你來說說這是何道理!”
看著好友同人爭得面紅耳赤的模樣,大理寺卿心如止水,自覺彷彿化身為了佛前的一朵蓮,寧靜,安詳,超脫。
他棺材都選好了,還管這些?
此時若非有要事相稟,早就回家吃飯睡覺去了。
聽著耳邊的爭執聲,紀修的心情亦是同眾人大為不同。
什麼求和不求和的,吵得倒起勁,還擱這兒列起了求和之舉的弊端,說得好像鎮國公馬上就能答應似得。
賜座城池?
人家自己就能搶,還稀罕你來賜!
慶明帝聽得心中一團火在燒,看向沒有機會開口的大理寺卿和紀修,問道:“那些劫獄的刺客可有抓到活口?”
“回陛下,擒住五人,已交由北鎮撫司審問處置。”紀修道:“至於餘下逃脫之人,臣已命人於城中全力搜捕。”
倒也不是他做事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