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
不是,為了不做農民。
農民,一個最卑微的職業;一個無論再努力,收成年代混個肚子圓,饑荒年代會餓死的職業。
沒人想做農民。
顯然,黃國強很清楚所有人的答案,他也沒有繼續追問這個問題,話鋒一轉又轉到了其他話題上。
“不管是人類還是大自然的環境,一直是一個優勝劣汰的發展歷史,而人類幾千年歷史中,也一直是一個金字塔層次結構。美國在經濟上的強大並不僅僅依賴發呆的金融水平,無論是農業或者科技,都至少領先於發展中國家一百年的時間。”
“在美國,農民的地位非常高。一個農民家庭的收入,年均平均高達三萬美元。相當於中產階級水平,幾乎每一個農民家庭至少有一臺小汽車。而農民的社會地位也非常高,一個農場主到銀行,會受到貴賓一樣的接待。”
“但在其他國家則不然,比如說我之前一個學生,在和城裡同學提到自己的家庭時,總會逃避聊到家庭背景。為什呢?因為他的父母是農民。”
“我沒有批判這位同學道德的意思,儘管,我不喜歡他的這種做法。但為什麼,他不敢提到自己的父母是農民?”
“原因只有一個,農民代表著貧窮和落後?代表著卑微和無能。”
“為什麼會這樣?供需關係決定價值基礎。很顯然,農民的比例太大了。”
“而他真正的問題上,還是源自於制度的問題。公平。”
“農民,得不到應有的公平。”
“比如說,企業職工在工廠上班,退休了有退休金,有醫療保險,但農民,什麼都沒有。他們一生都在辛苦,一直工作到老死。”
“我也是出身農民家庭,我的父親,在他死的那天,還在地裡收麥子。”
“對了。那時候土地還沒有分下來,他是為生產隊幹活累死的。”
“......”
一眾學生們沉默了。
土地到戶也就是十來年的時間,一些年齡大的學生那裡會不知道生產隊時候過的是什麼日子。
“但事實證明,私人經濟是可以自身穩定性的。”
“土地下鄉到戶後,我們的糧食產量才算真的邁出了一個新高點,不再有每年都會擔憂的饑荒困擾。”
“這並不是我們國家一個個例,例如英國,自從撒切爾夫人上臺以來推動私有化改革程序,僅僅不到十年時間,英國經濟就擺脫了長期的低迷週期......”
“......”
“這說明什麼?”
“公平即使不公平,不公既是公平。”
“如果一個農民付出了卻得不到該有的回報,那麼他就會產生惰怠心理;如果一名工人付出了汗水,卻得不到合理的回報,他就會產生消極的心理;因為美國農民的收入高,所以就會有無數的精力投入到農業研究中,最終形成一個良性迴圈。
而美國的工業發達,它就會驅使更多的人才把精力投入到工業科技研發中,最終推動它的工業更加強大。”
“我舉一個例子。英國羅伊斯.羅爾斯公司是世界上最頂尖的機械動力公司,七十年代的時候,為了和美國通用競爭市場,羅羅投入了大量資金研發新的產品,但遲遲無法有新的進展。恰逢後來撒切爾夫人上臺執政,羅羅從國有企業變為了股份制公司。
因此,政府對於羅羅研究方面的補貼宣告終止,董事會對於研發小組的績效考核也因此改變,只有達到新的研發成果才能夠獲得獎金。
一個月後,羅羅新的發動機問世了。”
“......”
“為什麼短短一個月的時間,羅羅公司的研發部就完成了十幾年無法完成的研發任務?”
“驅動性。”
說著,黃國強轉過身在黑板上寫下了一行大字。
“我想大家現在都知道,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它是勞動力轉化的一種體現。但社會金字塔結構層次,代表著,永遠只有少數人能夠站在某個領域的最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