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現在看朱令的辦法,主力的位置偏東,出擊點到預計攻擊位距離不過四百里,而做為策應的右路軍,反而要前行達一千六百里去攻擊錫林郭勒,最後兩軍合擊,就算全面成功,也不過控制了匈奴活動區的十分之一而已。
很明顯,這個計劃是一個求功計劃,不是什麼衛國計劃。
以二十萬人攻擊四百里,當然安全,右路軍千里轉戰,其路程一大半在匈奴活動區內,承擔的不是什麼策應任務,反而是主攻任務,匈奴的主力肯定會被右路軍吸引過來全力攻擊。結果是:朱將軍以萬全之態安然收復一個地區,行不過四百里,可以凱歌高奏,而右路軍嘛,如果勝,則是朱將軍領導有方,如果敗,則是助戰不力。
由此看來,朱將軍爭功的本事還真是更上了一層樓,以前是在戰後才爭功,現在還沒開戰呢,就已經設計好如何爭功減過了。
他看了一眼眾將,眼見眾將的臉色一個個也不好看。
這樣明顯的設計,誰看不出來?當大家都是傻子啊?
方鎮海講解已畢,看了衛長風一眼,問道:“衛將軍有何補充?”現在衛長風已經是定遠將軍,是方鎮海的副手,方鎮海自然要先徵求衛長風的意見。
衛長風淡然一笑,說道:“末將只是以為,朱侍郎好象將主力和策應部隊給寫反了。”
他的意思是說,其實現在他們才是主力,而那個主力,倒是起的策應作用。
衛長風這一句話引發了眾將的心聲。
“我等深入敵境,行軍千里,他們二十萬人行軍四百里只攻一城,這樣的佈置怎麼能合理?”
“這樣幹,不是明擺著累死咱們,他來搶功嗎?!”
“末將對這個計劃有意見!”
一時間帳內七嘴八舌,人人都表示反對。
方鎮海倒是很淡然,他只說了一句:“朱將軍十日前已經起兵。”
眾將都安靜了下來。
人家都起兵了,這計劃你同意也得同意,不同意也得同意,還說什麼?顯然,朱令這是怕方鎮海反對,所以擺了方鎮海一道,先起兵,再送計劃,你方鎮海要敢不同意,那叫敵前抗令,殺無赦。
“方將軍,”一邊上張四柱忍不住了,雖然他是牙將,但他的性子直來直去,也不管這麼多常將軍在場,直接了當的說道,“這口氣,你就忍得下去?”
方鎮海的臉色變的嚴肅起來。
他掃視了一眼眾將,慢慢的說道:“忍得下也得忍,忍不下也得忍!此戰關係國家存亡,三十萬將士的生死,無數百姓的安危,大漢不是朱侍郎的大漢,是我大漢皇帝與子民的大漢,咱們為國為皇為百姓而戰,不是為朱侍郎而戰,就算天大的氣,本帥也必須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