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不遠,只見迎面是一個圓形的土臺,四下裡旌旗招展,上千士兵衣甲鮮明羅列四周,張四柱、劉全等人都在臺下站的筆直,數位常將軍各領其隊,分班排列,一邊上還有方鎮海也同樣挺立。
衛長風吃了一驚,不知道要做什麼,急忙下馬,卻見白起已經下馬,大步前行,直走到第三隊將領之前站定,居然是代替衛長風站在了第三隊常將軍的位置上!
“這是。。。。。。”衛長風的腦袋裡一時反應不過來。
方鎮海一躬身:“定遠將軍衛長風登臺拜將!”
衛長風的腦袋轟了一聲。
原來他被任命為定遠將軍了!
看來此前任命為常將軍時,朱令以軍務緊急為藉口,硬生生的將這個拜將之禮給壓下去了,這一回衛長風率軍大破濊貊人和肅慎人聯軍,挽危局於既倒,又獨自冒險,救了方鎮海,功勞之大無以復加,而且朱令現在急需方鎮海支援,所以不但同意了對衛長風的定遠將軍任命,也同意了登壇拜將。
“請定遠將軍衛長風登臺拜將!”臺上有人高聲發令。
衛長風抬頭看去,方鎮海不知何時已經上了臺,神情肅穆,正等待著衛長風。
衛長風大步走上臺去,方鎮海沒有問衛長風身體如何,他看得出衛長風的腳步矯健,他的身體向一邊一側:“先拜聖旨!”
衛長風見臺上供著香案,案上是聖旨,心知皇帝不能親至,所以將聖旨代替。衛長風向聖旨行禮已畢,方鎮海站在一邊,手捧文書,高聲宣佈:“查常將軍衛長風,能征慣戰,屢建奇功,力戰強敵而大勝,平定東胡多借其力,功勳卓著,特任命衛長風為定遠將軍!”
臺下鼓聲大起,號角連天,士卒們縱聲歡呼,驚天動地。
一片鼓樂聲中,方鎮海將定遠將軍印交給衛長風,大聲說道:“恭喜衛將軍!”
衛長風環顧四周,只見四野春意正濃,近處是矯健計程車卒,遠處,綠葉滿山。他長長吸了一口氣。
他,力戰東胡,屢克強敵,今天,他終於成為了定遠將軍。這不僅僅是一種榮譽和一個職務,更是一種責任。他要指揮著他的部下繼續血戰,直到盡誅胡虜,收復河山!
鼓樂已畢,方鎮海將兵部的文書交給衛長風,由衛長風宣讀其他人員的任命。
這一回可以說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由於衛長風已成為定遠將軍,其他人也各有提升。白起提升為常將軍,統領第三隊,張四柱提升為牙將,連鄭六都由虛職參將轉成了正職,只是他專門負責連弩隊的事務。
升賞已畢,方鎮海隨即招集眾將,研究出兵攻擊匈奴的事宜。
朱令的部隊為主力,統軍二十萬,已經自朔州出發,計劃先攻下烏蘭察布,然後進擊大漠,而方鎮海這一隊為右路側應部隊,新增兵後,兵力已經恢復到十萬,自現在的東胡王城雙城出發,橫過鬆原,直達錫林郭勒,然後與主力分進合擊,直擊大漠。
衛長風聽著這個計劃,心中暗暗嘆氣。
又是這樣。朱侍郎的計劃總是那麼恢弘霸氣,但實際執行起來,可是千難萬難。
如果是全面擊敗匈奴,就應當將主力西移,至少在呼和浩特一帶,或者是銀川一帶出擊,才能直擊匈奴的心臟地帶,而且匈奴戰線廣闊,兩支部隊根本無法全面覆蓋匈奴的活動區,至少在西線還要再有一支部隊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