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宋朝的大事,一般都是瞞不住人的。
哪怕是大內禁中,發生的事情,也是如此。
就更不要說都堂內的事情了。
所以,當呂公著派王棣,拿著他的符印,去召集兩府大臣,到都堂大廳集議。
在那些在家休沐或者在其他衙署中辦公的宰執們,趕到都堂前。
相關事情,就已經被人,傳到了那些權貴人家。
一些人,甚至從通見司拿到了謄抄的卷宗副本。
文彥博,無疑是其中訊息最靈通的。
幾乎是在呂公著命王棣召集兩府大臣後不久,他就拿到了副本。
這既是因為,他住的地方,離皇城很近。
也是因為,他的兒子文貽慶就在通見司當差。
雖然,只是個不掌具體職務,只管喝茶的清閒人物。
但他依然可以接觸到很多外人無法接觸到的東西。
何況,向太后根本就沒有想著瞞人!
通見司甚至給在官署喝茶的權貴子弟們回家通風報信,提供了便利——郭忠孝不僅僅把東華門給開啟了,還讓人幫忙,把這些人的馬都餵飽了,馬蹄也修好了。
他們只要帶上謄抄好的副本,走到東華門前,騎上馬就可以迅速回家。
於是,文貽慶只用一刻鐘,就趕到了家,把連墨跡都還沒有乾的謄抄副本,送到了文彥博手中。
文彥博在接到卷宗後,只是掃了一眼,原本昏昏欲睡的眼睛,立刻就放出精光來,整個人立刻就坐直了。
他一下子就從一個躺在太師椅上,曬著太陽,垂垂老矣,彷彿連走路都很困難的老人,變成了一個精力充沛,充滿了鬥志的政客!
待文彥博將卷宗看完,文貽慶赫然發現,老父親的精氣神,已煥然一新。
此刻的老父親,甚至有些熙寧初年在朝的時候的味道了。
“快!”
“替老夫準備筆墨紙張!”
“老夫要上表稱賀!”
他是太師,是平章軍國重事!
這種事情,他不能缺席!
非但不能缺席,他還得用最快的速度,表達自己的立場和想法。
最好,趕在其他所有人之前,甚至趕在兩府大臣們前,就將自己的賀表送進宮中!
文彥博知道的,只要他能做到這一點,那麼,就一定能給十三娘加分!
無論是在向太后面前,還是官家心中,都會對十三娘更加認可。
此大宋外戚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