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臣民,也只能向一個人效忠——那就是朕!
於是,那些聲音,也就成為了宰執們不容忽視的聲音。
是必須鄭重對待的政治因素!
不然,等將來天子親政,一旦有人抓著他們這些宰執今天的態度問題來攻訐,倒黴的只能是他們的子孫。
可,宰執們在這種問題上,也不好表態。
畢竟,歸根結底,這是趙家自己家的家事。
外人參與進去,再怎麼小心,也很容易把兩邊都得罪。
宰執們也很絕望。
正好,這個時候,出了張敦禮謀逆案。
慶壽宮那邊一宣佈‘避正殿’,所有人都是彈冠相慶!
這兩個月來,都堂宰執,連象徵性的上劄子‘請太皇太后御正殿’的行動都沒有就是明證!
人心,已經完全的傾向了那些呼籲天子儘快親政的一方。
且,是不可逆的開始了偏轉。
到得如今,連呂公著都覺得,慶壽宮的太皇太后,最好還是不要再出來聽政了。
免得她尷尬,朝臣尷尬,官家也尷尬。
可,這話不知該怎麼開口!
難道,去直白的告訴慶壽宮——娘娘,您年事已高,官家又春秋漸長,您不妨在宮中頤養天年,這外廷的事情,您以後就別參與了。
偏,隨著坤成節日益臨近,慶壽宮重新聽政,似乎要不可避免。
這讓呂公著真的是愁的又多了不少白頭髮。
好在,宮中自己解決了這個問題。
呂公著捧著手裡的天子御批卷宗,眼中露出精光來。
“待與都堂諸公集議後,吾與諸公不僅僅要聯名上表,向兩宮和官家稱賀!”
“更當動員,元老大臣、宗室外戚、勳貴武臣……集體上表稱賀!”
“社稷有幸,天下有福!”
“當告於太廟,呈奏與列祖列宗神靈之前!”
“更當遣使以朝廷的名義,去永裕陵、永厚陵,告祭先帝、英廟!”
這樣一來,慶壽宮還能順理成章的御正殿嗎?
不能了!
哪怕她厚顏出來,朝臣們也會學韓琦的好榜樣,將她逼回去。
從此,兩宮垂簾,將真正的徹底變成太后垂簾聽政,處置細務,而天子獨斷軍國。
待到後年,天子年滿十四。
保慈宮也將撤簾!
從而徹底的結束元祐垂簾聽政體制,將一切權柄,皆歸於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