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帝崩、新帝即位,立後、立太子等等。
在禮數上,兩國之間,幾乎已經做到了極致!
換上喪服,趙煦接過被遞來的竹杖。
持著它,趙煦走出寢殿,然後在御龍直的簇擁下,出了福寧殿。
向太后的儀衛已經在殿前等候了。
趙煦上前,和向太后見了禮。
然後母子兩人,便坐上了厭翟車,前往大內的迎陽門。
……
迎陽門,在宣佑門以西,後苑以北,位於崇政殿和垂拱殿之間,乃是歷代以來,天子新即位,未除服前,召見大臣之地。
也是天子在禁中召見近臣的地方。
此外,此門還是後宮妃嬪們,前往後苑,遊山玩水的必經之地。
趙煦和向太后到的時候,迎陽門下的那個小殿裡,已經升起了帷幕,也擺好了坐褥。
太皇太后,也坐在了帷幕西側中。
“皇太后、大家臨殿!”隨著一個內臣的高呼。
向太后帶著趙煦,從小殿的後門,走了進去。
向太后先帶著趙煦,到了太皇太后面前請了安。
母子兩人才坐到了殿內東側的兩張坐褥上。
這兩張坐褥在位置上來說,是一前一後,但彼此捱得很近。
這是趙煦的想法或者說發明。
因為沒有先例可循,也因為趙煦的發明,讓向太后很開心。
所以,假如不出意外的話,今後的兩宮時代,這種母子前後安坐聽政的方式,就要變成定製。
換而言之,趙煦再也不用去看大臣屁股了。
母子落座之後,就有著通見司的官員,領著穿著喪服的蔡確,到了迎陽門下。
蔡確一到小殿前,立刻持芴俯首面朝小殿內拜道:“臣,尚書右僕射、中書侍郎確,恭問皇帝陛下聖躬萬福!”
“恭問太皇太后聖躬萬福!”
“恭問皇太后聖躬萬福!”
“相公免禮!”太皇太后說。
“相公免禮!”向太后也說道。
趙煦則輕聲道:“右相乃朕之肱骨,社稷重臣,不必多禮……來人,給右相賜座!”
帷幕中,太皇太后和向太后聽著,都是滿意的點頭。
都在心中暗道:“六哥真是聰慧!”
“這等召見大臣的儀態和話術,只教了一遍了,就能記住,還能運用如心……”
尤其是趙煦說話的語速和神態,都讓兩人特別高興。
不疾不徐,溫潤如玉,可堪君子也!
帷幕外的蔡確,頓首再拜,謝道:“陛下隆恩,太皇太后、皇太后垂青,臣感激涕零!”
這才坐到了被一個內臣搬來的瓷墩上,持著玉芴,恭敬的看向帷幕之中。
“臣此來,是來與陛下、太皇太后、皇太后拜別的!”蔡確持著玉芴,略有激動:“都堂三省集議,臣等宰執皆以為,如今既然左相告罪,那麼臣身為右相,又受大行皇帝隆恩多年,自當恭為大行皇帝山陵使……”
趙煦在帷幕中聽著蔡確的話,內心一陣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