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朝以前也是設定過市舶司的。
但那時候的市舶司權責就是上面說的那樣,海關、對外出口貿易局的一把!
可到了這時候,假如市舶司重啟,那就肯定因為海道活動的日益猖獗,對船隻運輸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
為了有效應對海道倭寇,徐嵩提議,松江市舶司直接劃歸南直隸領導,並且專門設立巡改司,用以負責海上安全的督查和巡查。
加上市舶司本來用來查稅的軍丁,這些其實也是很重要的一股武裝力量。
以皇家的尿性,這麼賺錢的部門,還有自己的軍隊武裝,怎麼可能棄之不聞不問?
所以,姚笛從宮中得到訊息,知道徐嵩上奏的事情後,立馬就意識到,這是個上升的機會。
織造局雖好,但那是循吏才喜歡的崗位。
按部就班,幫老闆賺錢即可,出不了大成績。
可市舶司就不一樣了。
這個衙門剛剛恢復,朝廷上下的眼睛全都盯著那呢,要是能參與一下,在裡面混出點名堂來,宮裡立馬就能注意到你姚笛是個能人,會辦事!
而姚笛為什麼要找人彈劾那兩位呢?
難道他就這麼自信,自己能提督市舶司?
還真有可能。
徐鶴那天就跟唐順之解釋了其中的彎彎繞。
首先,市舶司有朝廷官吏管轄,提督太監只是負責監督,當皇帝的影子。
權利大嗎?
說大不大,說小不小。
全市舶司加起來攏共就那點兵,不可能掀起什麼風浪來。
所以,提督市舶司,宮裡大機率不會專門再特地派個太監過去坐鎮。
應該會在周圍坐鎮的太監中選擇一人,兼領提督市舶司的差事。
那各地的鎮守太監、提督太監那麼多,為什麼徐鶴認定姚笛最有希望?
一是因為那個邸報上的內容。
二是因為絲綢本來就跟對外貿易息息相關,宮裡也肯定會考慮這件事。
大機率會從三大織造局的提督太監裡選出一人來。
原本最有可能的人選是南局的提督太監。
但……看了邸報後,徐鶴對唐順之說了一句話:“姚笛此人早就佈局此事,可見謀見深遠,南局和浙局至今沒有動靜,那隻能說明這兩個太監腦子沒有姚笛的活絡,他們競爭不過姚笛的。”
果然,再一打聽,人家姚笛還是司禮監掌印太監的乾兒子,沒的說,八成是他了。
他自然不會將這裡面的分析說給姚笛聽,但估計姚笛心裡也是有譜兒的。
三人說了會兒話,姚笛突然道:“對了,解元公,我聽說了一個關於你的訊息,你有沒有興趣聽?”
徐鶴看了一眼唐順之,然後對姚笛微笑道:“姚公公請講!”
姚笛微微一笑:“聽說陛下曾在寢宮的屏風上寫了四個字……”
“哪四個字?”徐鶴更好奇了!
姚笛撥了撥茶碗:“海陵徐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