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寅秋厲害就厲害在這裡。
小小一個考題,立馬將真懂經義的人和兩腳書櫥區分開來。
不得不說,他還是有些水平的,到底是一省的大宗師。
徐鶴想到這,不知不覺間一個小時快到了。
算了算時間,徐鶴嚇了一跳,他趕緊思索片刻後,在試卷上寫上這篇文章的破題。
【聖孝之大,一德之所致也。】
普通開頭,無什新意,但貴在點題,說明了舜的孝順都是因為他的德行。
對映了開篇兩句話。
“中規中矩!”徐鶴撇了撇嘴,有些惋惜。
為什麼說是惋惜?
因為他覺得明明可以寫出個更好的破題,或者文采斐然的開頭,但看看時辰,剛剛時間距離開考已經過了半個時辰。
這時候前面已經有十多個吏員手裡各拿了個小戳子在考場裡走動開了。
這是院試的規矩,考生在得題後半個時辰左右,監考的人會拿著提學官發下的一個小戳子,突然走進考場蓋在考卷上。
這是為了防止請人捉刀或者調換試卷等舞弊的現象發生。
所以在考生作文時,首題一出來,必須先將破題起講作好,然後連同題目一塊謄抄在試卷上面,以備監考的吏員蓋戳。
這個環節,俗稱【蓋起講戳】。
若是這個時候,考生的考紙上沒有抄寫題目、作出破題起講便會被視為違規。
考完後,大宗師一看你這捲上沒蓋戳,就算你文章再好,那也會降上一等。
一百來字的題目,包括破題起講,徐鶴足足在捲紙上忙碌了半天。
道試的試卷跟以往縣試、府試的試卷也有不同。
道試試卷每頁十二行,每行二十個字,後面業附有草稿紙。
試卷上謄真的文章,自己要點斷勾股,也就是跟加上標點符號差不多那意思。
正草不符,《四書》文不足二百字,經義文不足三百字及未避御名、廟號,在文中自序門第等等行為一律視作犯規,那是肯定不給取錄的。
徐鶴等吏員在自己捲上蓋了戳後,終於靜下心來細細規劃這篇文章究竟怎麼寫。
從自己剛剛的破題來看,文采和邏輯全都看不出來。
這題破成這樣,行文自然受阻,貿然高調寫出對仗的駢文,徐鶴覺得這會給人一種賣弄辭藻的感覺。
一旦讓考官有這種感覺,那就算你寫得再好,估計印象分就變得很差了。
不過好在雖然【聖孝之大,一德之所致也】這樣的開頭,雖然無法寫出駢文那種文采斐然的文章來,但觀之頗有《史記》、《漢書》文章開頭那意思。
徐鶴心中一動:“乾脆用《史記》、《漢書》中的【贊】、【論】兩種文體寫這篇文章,這樣說不定還有筆氣雄渾的意外收穫!”
想到這,徐鶴頓時靈感來了,在稿紙上劃劃寫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