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琨思考了一會兒,很快明白了老父親的意思。
徐階說道:“書院和經商不同,需要的是長期穩定的運營,而且讀書人也和管理僱工不同,年輕的讀書人是很容易受到影響和煽動的。”
徐琨也嚇出了一身冷汗,這一次反對東南官府在內陸省份開設學院,嚷嚷的最兇的就是那些年輕的讀書人。
他們血氣方剛,很容易鬧出事情來。
徐階說道:“請有名望的大儒來擔任校長,才能壓住這些衝動的學生。”
“不參與運營,才能淡化商人投資的屬性,讓更多人來讀書。”
徐階說道:“辦學是好事,咱們徐家的產業能不能繼續傳下去,也許就要看這座學校了。”
五日後,松江府二十三家大工坊主和商人宣佈,在上海縣投資設立一傢俬人書院。
這家書院以工程、算學、航海、農學、機械為主要專業,也設立新學、律法等文科專業,也是一所綜合性的書院。
投資的二十三家全部都宣佈不參與書院的運營,專門從外面聘請大儒擔任山長,而書院的教授也都是從外面聘請的。
松江府帶頭,蘇州府、杭州府、福州府也紛紛有人出錢,其中最豪橫的自然是杭州府的於公子了。
於公子慷慨解囊,直接出資五千兩銀子,在杭州建設一所新的書院。
這所書院同樣是綜合性的書院,於二公子也不參與書院運營,專門聘請大儒擔任山長。
這幾所綜合性的書院,甚至讓大儒也成了香餑餑。
如今東南那幾位有名的大儒,包括呂鋼這種技術專家的徒子徒孫,都有人開出高價聘請他們擔任書院教授。
就在東南開展了人才爭奪戰,甚至引起了一些北方的知名大儒也開始向南方跑。
在北方,讀書人的出路也就只有做官了,在南方則多了很多選擇。
無論是加入一家報社或者雜誌社成為一名編輯,或者直接著書立傳出版賣書,又或者加入書院成為專職教授,這些職業在收入上和社會待遇上都不亞於進入官場,也得到很多讀書人的追捧。
就在東南大力投資教育的時候,明廷的新一屆中書省終於定下來了。
李春芳接受了兩宮皇太后的詔書,正式出任第二任中書丞相。
不過這一次中書省還添入了三名副相,中書丞相的職權遠不如張居正執政的時候。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李春芳的權威不足,只能做出各方面的妥協。
中書省終於開始運轉起來。
首先是鴨江邊上的九邊新軍,明廷終於想起來了這支軍隊,明廷的機器開始運轉起來,給九邊新軍送去了補給。
九邊新軍得到了補給之後,終於開始行動,跨過了鴨江進入到朝鮮國內。
在平壤翹首以盼的朝鮮國主,終於喜迎王師。
可是朝鮮君臣還沒高興多久,很快就被大明王師的補給發了愁。
如今大明丟了湖廣,也就丟了一個很重要的糧食產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