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點在《紅樓夢》中就有很好的體現。
賈府所需要的東西,都是他們府裡田莊產出的,家裡的奇珍異寶,也都是家裡的鋪子或者工坊製造進貢的。
從吃的到用的,賈府很少有東西是外購的,整個賈府就是一個縮小版的朝貢體系。
所以大部分的鄉下土財主,也只能吃自己家田地的產出,偶爾才能從集市上換一些東西。
而想要過上比較豐富的日子,就需要大量的土地,這就不是普通地主能夠做到的了。
在商品經濟發展起來之後,大部分人其實反而過得好了。
只需要賺錢就可以購買到想要的東西,而所有人需要關心的就只有賺錢這麼一件事,其餘的東西都可以透過交換得到。
分工,沿海地區很多人有了發展自己的時間,而不是將自己都困在鄉野的土地上。
就連一些溫飽家庭,也開始將孩子送入機械工坊學習成為機械師,將孩子送入算學學校學習算學,讓孩子報名參加軍校。
最早開放的南直隸、浙江、福建三省,就最早進入到了這種狀態。
蘇澤說道:“其實江西本來也是科舉大省,甚至一度超過福建。”
申時行點點頭,江西科舉也是很厲害的,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嚴嵩嚴閣老,就是從江西卷出來的進士。
“但是農業時代的科舉,參與的人再多,也比不上現在的吏員考試。”
申時行也點點頭,一個文教很好的縣,一屆能考出來一兩個舉人就不錯了,而蘇澤當年在南平參加鄉試,前幾屆都沒人能中舉。
一座縣城,在家讀書參加科舉的人,最多也就在只有一百人左右。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松江府下的一個縣,算術學堂三個月速成班,只要有些算學基礎和識字的都可以報名參加,一年就能培養幾百個能寫能算的學生。
而這些人,都只是參加戶房和工房有關的吏員考試的學生,因為只有這兩房吏員考試最側重於算學。
所以吏員考試開始後,江西本地的讀書人不是競爭不過外地人。
而是本地人想要考的都已經考上了!而剩餘的崗位都被從三省來的考生佔據了。
蘇澤說道:“現在已經不同了,如今各地發展,除了農業基礎之外,城市的交通、位置、礦產,都是影響整個地區發展的重要因素。”
申時行點點頭,這些確實都是各地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蘇澤話鋒一轉說道:“但是文教也不完全是經濟作用,也是當地文化傳統和教育投入有關係,經濟也只是客觀因素。”
申時行也點頭贊同。
蘇澤說道:“而且我說的,都是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並不是各地主觀的發展動因。”
主觀客觀的辯證法,這也是蘇澤多次撰寫文章發書闡述是過的理論,申時行這些東南的高階官員都研究過。
在影響一個地方的發展因素中,客觀的就是自然稟賦和區塊位置,這些都是沒辦法改變的。
但是當地執政主要官員的主觀想法,也確實能影響地區發展。
這就是主客觀因素共同決定了一個地方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