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和張小魚一樣,大概已經變得能夠吃辣了。
而有人本就能夠吃辣。
黃粱的懸薜院同樣是三年結業。
但是結業之後,並不會像南衣城的懸薜院一樣,開始往那些修行之地推薦名額。
原因很簡單。
懸薜院本就是當今黃粱,最大的修行之地。
最多是由下院向上院推薦而已。
當然這些東西都與劉春風無關。
他本就是假都人。
作為一個三十歲的大道之修,劉春風無疑是假都頗有名氣的。
但是倘若他三十歲只是成道或是小道,大概也會有著不小的名氣。
因為劉春風少年時候,便以極其俊逸的容貌聞名。
一度有著假都玉山的美名。
直到後來入了青牛院,開始修行,極少行走於人間街頭,世人才漸漸忘記了這樣一個少年的存在。
再後來,便是二十七歲的時候。
這個在青牛院裡結業,又歷任青牛院先生的年輕人,在某個清晨時分,入了大道,接過了假都懸薜院的副院長一職,世人才終於重新記起了這個很長一段時間裡都被人叫做劉玉山的少年。
時隔多年,世人見到那個院裡的大道之修時,只有四個字。
風采依舊。
風采依舊,春風依舊,玉山依舊。
只不過現而今的劉春風,已經不是那個在世人驚歎的目光里昂首走過去的少年了。
而是謙遜且溫潤的年輕院長。
當少年驕傲地走過去的時候,世人驚歎且嬉笑地觀賞著。
當少年溫潤下來,世人便規規矩矩地行著禮,有禮有節地稱著院長。
大年三十的三十歲的劉春風,便安安靜靜地坐在青牛院中自己修行之地的小院簷下的小爐桌旁。
春風院。
便是這個院子的名字。
院子裡有些梅花,也有一些被雪壓著的有些彎了細竹叢。
一條小道穿過院子而去,直到那一扇開啟的院門。
門是方才離開的周在水開啟的,沒有關門是因為他只是暫時離開一會。
至於要多久,那就需要看文華院那邊的食堂什麼時候能夠把那兩碗麵下好。
大年三十的劉春風突然想吃麵了。
是那種黃粱流傳了數千年的,潑滿了辣油,邊緣還要加些幹辣椒的面。
雖然道修很少有喜歡吃辣的人,因為吃了辣,容易亢奮,容易衝動。這是與清修相悖的。
五千言十二章中便說過——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只是楚地的人,哪有不喜歡吃辣的呢?
劉春風這樣想著。
所以他不僅要周在水幫自己多加辣,還要了蔥蒜。
就像柔軟靜謐的春風裡其實會吹動許多少年躁動的心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