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他所在的高位,搞錢實在太容易了,他毫無興趣。
“我張居正前半生,奉獻給了大明。”
“最好殺死我張居正。”
“不然,等我張居正再掌權時,就不是今天這樣了!”
“我張居正也要變一變,為自己而活了。”
張居正沒去想自己的死活。
因為這不是他能左右得了的。
他生活照常,只不過處置政務變成了讀書,他酷愛讀書,手不釋卷,他甚至在構思一本,趁著有時間,便開始動筆,起個筆名,叫蘭陵笑笑生吧。
千古第一奇書,即將誕生了。
張居正案,吵了整整一年,張居正全家下獄。
中樞混亂,導致大明攻克世界的步伐被迫停止,而且丟掉了很多地盤,大明國內也開始進行反戰遊行,要求停止戰爭,恢復生活。
而隆慶帝徹底撕下偽裝,就是要張居正去死。
朝中以太子為首,極力反對處死張居正,普遍認為張居正功大於過,最多貶謫,絕不能處死!
只是貶謫,或者說是帶薪休假,待遇什麼都正常發,避避風頭,過幾年等隆慶帝死了再上來。
大明朝堂混亂,各大藩國重新取得戰爭的處置權。
因為隆慶帝陸續將戚繼光、俞大猷、徐光啟、李成梁等人抓捕起來,導致明軍在世界戰場上潰不成軍。
大明好不容易得到的戰果,在一年時間內,潰退千里,全都吐出來了。
隆慶帝的聲望降至冰點。
好在朝中以太子為首,極力保全張居正、戚繼光等人,讓他們心中微暖。
民間普遍輿論認為,張居正、戚繼光於國有大功,不該如此對待功臣,看看世祖皇帝如何對待功臣的?
張居正私德有虧,戚繼光並沒有?應該先釋放戚繼光、俞大猷等人,並恢復爵位。
隆慶帝就是不聽。
這嚴重影響了大明對外擴張的腳步,讓辛辛苦苦打了十七年的世界大戰,變成了一顆苦果,自己吞下去了。
國內被消耗到了極致,就剩下一口氣,結果沒從戰果當中恢復元氣,且消耗了國家底蘊。
後世普遍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是張居正罷相,是隆慶帝將勝利的果實拱手讓人,讓大明正式走向衰落。
現代帝國,不該有皇帝!
民間居然冒出這樣的聲音。
而且,這種聲音越來越大,充斥整個宮中,隆慶帝嚇得養心殿半步不敢出,害怕重蹈嘉靖帝的覆轍。
隆慶二十三年初,戰戰兢兢的隆慶帝病重。
他在病榻之上,要求太子處死張居正,讓張居正給他陪葬。
朱常治把他的聖旨當成放屁。
這也是景泰朝之後,大明皇帝的聖旨第一次變成廢紙,沒人聽。
擺在他面前的,是一個超級大爛攤子。
第二次世界大戰,大明是勝利者,且節節勝利,在世界上取得了極大的戰果。
卻在收割勝利果實的時候,被隆慶帝橫插一槓子,導致勝利果實拱手讓人。
在未來的和談大會上,大明變成了失敗的侵略者,無法得到該有的好處。
擺在大明面前,只有兩條路,一條路是壓榨國內,繼續戰爭;第二條路是認栽,快速結束戰爭,等待第三次世界大戰。
朱常治登基了,年號萬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