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要讓天下人知道,皇權不可侵犯!”
隆慶帝瘋了。
朝臣也瘋了,倒張可以,但你不能處死張居正吧?
的確,張居正辦事不地道,但他功勞擺在那裡呢,就說放在景泰朝,那也是能和于謙平起平坐的人!
世祖皇帝是怎麼對待于謙的?那是奉為上賓!那才是待國士之道!
關鍵是抓捕張居正的罪名,是小罪名,卻直接處死,難免讓人心寒,以後誰還願意為大明朝鞠躬盡瘁了?
敢情是諸葛亮在大明朝,最後也是死路一條呀。
為何歷朝歷代都推崇諸葛亮。
就因為諸葛亮的精神嘛,他沒有取代劉禪,而是竭盡自己所能去完成劉備的遺願,這是人臣的楷模啊。
所有千古皇帝都紀念諸葛亮,都希望自己麾下有諸葛亮這樣的忠誠之士。
諸葛亮之所以名垂千古,主要是司馬懿的襯托。
如果沒有司馬懿的襯托,諸葛亮未必能火爆幾千年。
曹魏對司馬懿,和蜀漢對諸葛亮差不多。
可諸葛亮是怎麼回報蜀漢的?
司馬家呢?
人家諸葛亮全族戰死到最後一個人,為蜀漢盡忠職守。
司馬家呢,奪了人家的江山,自己當皇帝了,你還是人嗎?
所以,諸葛亮的偉大完全是司馬懿給襯托出來的。
張居正也是。
為什麼景泰朝,朱祁鈺無論如何都不殺于謙?
不是于謙多麼重要,多麼不可取代。
而是,殺了他,以後就沒人為大明效力了!
為什麼說張居正之後再無張居正。
為什麼晚明沒有了名臣名將,因為于謙被殺了,因為張居正被誅族了,因為戚繼光窮困潦倒的死亡,因為海瑞一身才華得不到施展,因為……很多個因為,天下人都寒心了,誰還為你老朱家辦事了,你家太不是東西了吧。
救了大明國祚的于謙,你給殺了。
為大明續命百年的張居正,剛死就被誅族了。
戚繼光那麼大的功勞,死得那麼憋屈。
聽著都寒心。
傻子才為你效力呢。
所以,一聽說皇帝要處死張居正,整個朝堂沸騰,普遍認為,不應該處死張居正。
但有一個人,非常同意處死張居正,就是徐階!
徐階重回中樞了!
因為他也是太子朱常治的老師,張居正去首輔位後,就由徐階來處置全域性。
啟用徐階,隆慶帝其實並不同意,但當時他在做手術,沒法主政。
隆慶帝想把高拱請出來,用高拱乾死張居正。
可惜,名場面沒來。
在獄中的張居正,各種訊息傳入他的耳朵裡,他嗤笑兩聲。
他在獄中待遇很好,畢竟是當朝首輔,只是私德問題而已,他沒有貪汙公款,也沒有收受賄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