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本島蘇拉威西島,也是最貧瘠的,相對來說,馬古魯群島是好地方,最早的香料群島就是馬古魯島。
所以息王朱見泗,撒潑打滾要這個島,如果沒有馬古魯群島,他估計都要換地方繼藩。
息國人口,是全世界人口最少的國家,國民僅有3700萬人。
不是息國不想生,而是息國生不起啊。
息國最大的出口物的硫磺。
因為火山多,火山噴發後,就有硫磺工忍著燙冒著山火,去採集硫磺礦,息國幾乎有上千萬人,是硫磺工人。
雖然硫磺工人賺的不少,但不體面,工作勞累賺錢還少,這就造成了大量息國百姓大量逃亡。
有的逃回了國內,有的則去了宋國,很少量的逃去了郤國。
息國反而成了亞太地區最窮的國家。
近兩年息王有點破罐子破摔了。
年輕勞動力外流,難以挽回,是根本沒法進入工業化的。
這就直接導致,息國工業化程序非常緩慢,不如北面的沈國、南面的郤國,遠不如東面的宋國。
息國越來越弱,偏偏息王還欠兒,窮兵黷武,四處招惹。
宋國是尋找存在感,息國是純屬活不下去了,四處碰瓷兒。
窮山惡水出刁民,息國遍地是刁民。
刁民多,就能打仗。
而息王知道自己這塊地方破,所以他對土著是是半殺半漢化的,基本都徵召為兵,為他征戰沙場。
效果很顯著,偷偷打了幾場小仗,息國也悄悄當了幾年小霸主。
可隨著工業化程序開始,息國就落後了。
所以息王擺爛了。
沒法工業化,就使勁生孩子擺爛。
咱們就窮,往死裡窮。
窮到你不敢打我,打我,你就要養著幾千萬窮兵黷武的國民,你就要陷入戰爭泥潭。
然後,息王就跟富裕國家要。
跟大明要,跟宋國要,跟大周要,跟郤國要,跟沈國要,跟誰都要。
這傢伙一副活不起的樣子,不給錢就玉石俱焚。
結果,這傢伙還真跟乞丐一樣找到了發財路子。
景泰五十年時,大明出臺一個救濟政策,主要救濟那種活不起的藩國,息國就在其中。
息國每年固定從大明得到一筆補助金,肯定不夠花,但聊有勝無。
這就養成了息國不事生產,就跟別人要錢的習慣。
這不是遊牧民族嘛?
匈奴、突厥、蒙古就這樣的。
可是時代過去了,紅利也沒了。
到了工業時代了,打仗的方式也在變化,以前是靠士兵來打仗,現在靠機械打仗,士兵反而成了消耗品。
息國再兇悍計程車兵,也沒有了用武之地了。
刀能快過子彈嗎?
所以,息國再走瓦剌的路,是走不通的。
息王還沒意識到。
直到中樞換了太子,朱見漭要繼太子位之後,他立刻意識到,自己窮橫沒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