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郤國卻非常富裕。
人口1.7億,糧食主要出口給周國。
所以和周國關係很緊密。
別看郤國屬於亞洲,和大明隔海相望,卻抱緊周國的大腿。
朱見淇當太子的時候,大明沒有擴張的野心,只要守住龐大的國土就足夠了。
所以郤國要抱緊周國的大腿,當好小弟,別讓大周給滅了。
可現在局勢不一樣了,商王來了。
商王是個馬上皇帝,看看他在東歐打下的領土,就知道這傢伙秉政,一定會具備可怕的擴張屬性。
那麼,擴張方向,會在哪裡呢?
從地圖上來看。
蘇門答臘島、爪哇島、怒沙登加拉群島、東帝汶、到馬魯古,就形成了大明南海的閉環。
而擁有整條島鏈,大明就將內地團團鎖在一起,任何國家都無法在海上突破大明的領土。
那麼,大明會不會先拿虞國、郤國、息國、沈國開刀呢?
這四個國家,是最弱的。
好,就算大家和朱見漭有兄弟情。
可朱見漭的兒子,朱佑梐,跟他們是沒有任何感情的,他繼位之後,會不會拿叔叔們開刀?
一定的!
因為朱見漭就帶著極強的侵略屬性,這個人登基後,大明對藩國的態度,一定會轉變的。
不止從戰略角度,從經濟角度看,戰爭也是必然的。
別說什麼同根同源,早些年大明國內叛亂少了?
發生經濟危機,最好的辦法是轉移矛盾,就是戰爭。
而國外一堆軟柿子,朱佑梐一定會挑幾個下手的。
所以。
郤王朱見淶在收到聖旨後,立刻和周王聯絡,尋求周國庇護。
同時,郤王聯絡息王和沈王,希望三國摒棄前嫌,一致對外。
本來還要聯絡虞王的,結果虞王遇刺,不見任何人,這就導致了四國聯盟少了一個國家。
從虞王的舉動來看,是在和老大做切割,巴結老四去了。
估計他還沒看清局勢。
從宏觀層面上來說,朱見漭登基,一定會改變世界局勢的。
各國的洲內紛爭,很有可能在第一時間團結起來,對付朱見漭。
朱見淇當皇帝,大家沒人把他當回事。
朱見漭登基,那麼就是如臨大敵,大明反而成了眾矢之的。
有利有弊吧。
朱佑柛眼裡的郤國,人非常多,旅遊資源豐富,國家建設也跟隨大明的腳步,算不上弱國,但也不是什麼強國。
如果朱佑柛是將軍,他有把握在兩年內打下郤國。
朱佑柛察覺到了郤王的變化,不由得苦笑,以前他爹當太子的時候,諸王可不懼怕他,基本都是各過各的,結果商王繼太子位,卻搞得人心惶惶。
原來藩王真的不怕他爹。
也許,皇爺爺換太子,也是好事吧。
在郤國盤旋幾日,他北上息國,息國在蘇拉威西島和馬古魯群島,正巧坐在地震帶上,地震火山海嘯如影隨形,可謂是十分倒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