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這笑容,讓周瑄不寒而慄。
陳友沒有死的徵兆!
卻突然死了!
他的死,給各方帶來巨大的好處,不得不讓人懷疑,陳友的真實死因!
“周寺卿,你是聰明人,用心想一想。”李實提著煤油燈,上了轎子。
周瑄僵立原地。
陳友案,打了所有人一個措手不及,包括皇帝。
而,破局之法,就是陳友枉死!
陳友死了,沙州侯的爵位就保住了。
于謙所做的一切,都徒勞無功,一切回到了原點。
甚至,能拿走于謙的文臣位置,將他徹底打入武將的行列,不許再涉及文臣之事,給文官讓道,讓皇帝安心,皆大歡喜。
還有一個巨大的好處。
就是讓于謙和姚夔等文臣,形成了對立關係。
而這一切的好處,最終受益者都指向了一個人,遠在南京的皇帝!
十天之後。
南京的皇帝傳來聖旨:“陳友功勞為真,封賞不變,仍為沙州侯,加賜三世世券,由其嫡長子承襲爵位。”
“待明軍攻克吐魯番後,在吐魯番為陳友修建一座雕像,在哈密、吐魯番建廟享香火,永久紀念陳友之功。”
“御史秦紘,糾察不明,但其身為科道言官,有糾察天下之權,此乃分內之事,罰其三年俸祿,貶去交趾做知府。”
“監察使周洪謨,用人不明,無識人之能、無辨功之手段,降為監察副使,罰俸一年,閉門思過一個月。”
“內閣首輔于謙,處事武斷,置功臣枉死,奪其內閣首輔之位,但朕不在中樞,仍需閣部輔政,于謙暫在內閣處事,但不可一言而決,再遇要事,由閣部重臣,投票決定。”
“陳友案此虛無有,乃科道言官之失誤,科道言官將以儆效尤,切勿再犯。”
看到聖旨。
周瑄全明白了。
陳友是死得其所,用死來保住侯爵,他兒孫不孝,難以再造功業,所以他最大的願望,就是給兒孫攢一個爵位。
于謙呢,作為邢國公,卻佔著內閣首輔的位置,擋了很多人的路了。
所以于謙被奪職。
而浮上水面的於黨周洪謨,則被皇帝直接貶職。
似乎所有官員中,只有他周洪謨被處置得最重,蓋因他本是皇帝提拔上來的,卻往于謙懷裡湊,所以皇帝給他當頭一棒,讓他好好清醒清醒。
秦紘看似貶謫,其實是去交趾施展抱負去了。
也就說明,這秦紘是皇帝的心腹。
可陳友案,為何從秦紘而始呢?秦紘是真的秉公直言,還是被誰收買了?
覆盤整個陳友案。
剛爆發時,皇帝也被打個措手不及。
看皇帝是如何反敗為勝的?
調林聰的時候,順便調走了王偉。
于謙能控制西北,靠的就是黨羽王偉。
調走王偉,斷了于謙一臂,讓于謙炮製的陳友案,無法繼續,因為沒有王偉,于謙也控制不了吐魯番。
這樣一來,陳友回京的路上,就不受王偉控制了,就轉而受皇帝控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