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聖明!”姚夔躬身下拜。
“內閣給各地下旨,流民之事一定要重視,若誰做壞了、做錯了,一律按律查辦!”
朱祁鈺再次叮囑:“同時,嚴防地方官員懶政怠政,將流民驅逐出境、或殺害流民、不予安置、安置時收受賄賂等情況,一經發現,本人革職流放,家族充軍!”
朝臣撐起眼皮子,這懲罰夠重的呀。
不過,也能理解,千萬流民,威脅到了統治地位,皇帝能不急嗎?
“陛下。”
胡濙緩緩開口:“您給秀才、舉人一個出頭的機會,老臣認為甚是妥當。”
“但您考慮過沒有,中樞用不了這麼多人呀。”
“就如洪武朝,舉人尚且是香餑餑,到了永樂朝,進士滿地走。”
“如今又有多少進士,因為朝中沒有位置,尚且在地方蹉跎。”
“而您大肆啟用秀才、舉人之後,那些十年寒窗苦考上來的進士,他們會如何想呢?”
“屆時朝堂裡官位不夠,您的好心可就變成惡意了,卻會滋生官員的不滿。”
胡濙不是嗆皇帝,說的是實情。
大明官吏實行的是遞補,一個蘿蔔一個坑,死了一個,後面的進士才能遞補進去。
官位畢竟是有限的,官員卻多如牛毛。
皇帝卻又大肆提拔秀才、舉人,現在尚且能安置,等過些年呢?朝堂人才井噴,必然會導致有人閒置、有人坐冷板凳,他們作何想法呢?
姚夔語氣阻塞,他確實沒考慮以後。
朱祁鈺斟酌:“人才多是好事,是朕之願想,但人才太多,也愁人呀。”
兩宋嚴重冗官,拖垮國家財政。
而且,大明是明目張膽的世襲制,老子當官,兒子名正言順在朝廷領一份薪水,還要蔭補。
再加上亂七八糟的親戚,都會安置進各個衙門。
這些人還會繼續生大批孩子,繼續霸佔官位,久而久之,他們內部已經卷得不行了。
皇帝又往裡面塞人,這就導致一個罐子,已經快塞爆了,能不鬥起來嗎?
“老太傅,若朕有蒙元之疆域呢?可否用得了這麼多人才?”朱祁鈺問。
“陛下,不在疆域大小,疆域越大,盤根錯節的關係越多。”
“您新佔一地,總要用些當地人吧?”
“再往裡面一點點摻沙子,用自己的人,那些新土地才能慢慢被大明控制。”
“而您為了控制疆域,自然還要引入新的人才。”
“就入河流,需要新的水源,若池水一動不動,就成臭水溝了。”
“如此一來,原地貴族、各方勢力的人,新人才,新地方也會被擠爆的。”
胡濙慢悠悠道:“您疆域越大,看似人才稀缺,其實地方已經被人才擠爆了,人才反而沒有上升的空間。”
這是大問題。
洪承疇的懷才不遇,不恰恰說明人才機制出了問題嗎?
必須得給士人一個上升空間,儘量保持中樞是一團活水,即便偶爾有汙垢,也能被新鮮的水沖刷乾淨。
朱祁鈺站起來,躬身一禮:“還請老太傅賜教。”
朝臣也都看向胡濙。
胡濙跪下回禮,斟酌道:“老臣倒是有一策,能暫時緩解危機。”
“老太傅請說。”
“老臣之策,雖然可行,但最多百年,便會積勞成疾,反而矛盾會爆發得更嚴重。”
胡濙苦笑:“取消吏員,改用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