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從民間徵召一批有志從軍的孩子。”
“對了,靖江王獻上來的童男,都送入講武堂內學習。”
群臣眸中閃過一絲嫉妒,這些孩子可是因禍得福了。
皇帝如此重視講武堂,等這些孩子學成畢業,必然在軍中嶄露頭角。
不過,這對懷柔廣西土族,有著重大作用。
“這講武堂,以三年為一期。”
“諸卿由簡入難,講解在戰場上如何用兵。”
“最後一年,為實地學習,朕會派他們入軍中,從士卒做起,慢慢往上爬。”
“至於講課的講材,由諸卿擬定,朕不懂軍事,便不橫加干涉了。”
“等講材編纂好,給於謙送去一本,讓他出出建議。”
群臣狂翻白眼。
您不懂,就讓于謙挑毛病。
就差說了,你們編纂的,朕信不過,讓于謙把把關,然後再拿回來,讓你們再看于謙修改過的,再一番爭論。
只要一對比,就知道誰忠誰奸了。
說白了,就是讓你們狗咬狗,咬出真理來。
“臣等領旨!”朱儀、柳溥跪在地上。
朱祁鈺也驚到了,沒想到,講武堂竟這般容易就定下來了。
“所有閒置在家的老將、老臣,都可以入講武堂授課演講,把你們的經驗,傳授給他們。”
“至於一應用度,全部由內帑支付。”
“學生們的食宿,由光祿寺負責,朕出錢。”
朱祁鈺會讓廠衛去民間挑人,入講武堂。
可一聽花錢,戶部尚書耿九疇不樂意了:“陛下,您打算招生多少人?”
“如今京中閒置老將很多,初期招一千人吧,應該顧得過來。”
耿九疇問:“那您可有算過,這一千個生員,一年的吃喝用度是多少錢?陛下,微臣知道您內帑有錢,可錢不能這樣揮霍呀。”
這耿九疇什麼意思?
讓百姓花錢供學生嗎?
京中百姓,雖然生活條件還可以,可讓他們供養一個武生,肯定是不願意的。
男孩子到了十二三歲,就是勞動力,該下田幹活的下田幹活、該去做店鋪夥計的做夥計,賺的錢要供養弟弟妹妹,貧苦人家皆是如此。
想說動這些人家,把孩子送到講武堂學習,都得費一番口舌。
若是再讓他們家中負擔學費,恐怕一個普通人家的孩子都招不到了。
那招的都是誰?
勳臣、文官、士紳、富戶家的唄!
耿九疇在幫誰說話呢?
“你有什麼建議?”朱祁鈺不動聲色問。
“回稟陛下,微臣以為,從軍戶、百姓家中招孩子,是可以的。”
“但學費可讓京中商戶捐助。”
“肯捐助的商戶,可允一子入講武堂學習。”
耿九疇道:“這樣一來,您內帑的銀錢就節省下來了;陛下又能收京中商賈之心。”
“絕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