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氣盛的李贄,選擇了道德操守。
遺憾的是,大明朝的俸祿,給他結結實實上了一課。
他歷任河南輝縣教諭、南京國子監博士、北京國子監博士,過得可謂窮困潦倒,終於,在他三十八歲時,他的妻女,生生餓死在了輝縣……
李贄一路上神色複雜地看著京城的一磚一瓦。
妻子死後,他回了京城禮部任官,卻因跟上司有矛盾,主動上奏“厭京師浮繁,乞就留都”。
彼時,他曾暗中發誓,決然不會回到這個是非之地。
至於為什麼又被召了回來……因為皇帝允諾,可以“不被人管,俸祿翻倍,安心治學”。
他抱著想信,又不全信的糾結心態,李贄未帶家眷,獨自趕回了京城。
京城還是他記憶中一般,車水馬龍,摩肩接踵。
李贄有些不適應地靠路邊走著,省得遇到什麼不必要的麻煩。
恰好看到家麵攤,簡單的四張桌子,擺在路邊,豎起一塊牌子,上面寫著“面“,煤灶煮著麵湯,咕嚕咕嚕冒著熱氣,勾動了李贄的饞蟲。
他想了想,走上近前,將驢車拴在樹上,一邊喊到:“店家,給我來二兩面!”
李贄今日還未就食,早就餓得前胸貼後背,正好也歇歇腳。
不多時,店家就端了碗麵上來。
“客官您慢用。”店家說著,放下面碗。
店家正要轉身幹別的活,李贄突然臉色一沉,一把拽住了他。
“你等會!”李贄拿起筷子,挑起碗中的面,“你這哪有二兩!”
那店家被嚇了一跳,連忙安撫他。
放低聲音告饒道:“這位爺,咱們小本生意,哪裡會短你的稱,況且差爺們隔三差五來查,給我膽子我也不敢啊。”
李贄窮苦慣了,是個較真的人。
店家口中的“差爺查稱”他知道,在京兵馬指揮領市司,每三日一校勘街市度量權衡,稽牙儈物價。
但他同樣也知道,這些店家,只要繳足了份額,就能讓差役們眯一隻眼睜一隻眼。
李贄不管這些藉口,只揪著不放道:“我就問伱這面,有沒有二兩!”
店家連連告饒,卻見眼前這人無動於衷,終於鬆口道:“客官,這樣,我給您補個炊餅。”
李贄這才緩和了神色,放開了店家:“炊餅只能算短秤賠的!這碗麵,我還是得少你一文!”
店家苦笑,拱了拱手轉身取餅去了。
李贄這才施施然坐下,大口吃起面來。
眼睛不時看向店家,防著他往餅裡吐口水,耳中聽著別的食客談天論地。
“……有這般才智不去考科舉,怎麼窩在小報寫?”
“你懂個屁,你看這設定,什麼弼馬溫,不就是御馬監嗎?還有這些官場黑話,依我看,多半是哪個官場退下來的老手。”
“胡扯!有明證嗎,就在這裡瞎咧咧!?”
李贄看著兩人腦袋擠在一塊看新報,突然想起自己落下兩期西遊記沒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