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小余以自己強勢的話語權,力排眾議做出決定。
當這個決定對外公佈後,國內外輿論一片譁然。
華夏人瘋了!
沒人看好《盜夢空間》,不少人都認為華龍影業有病,萌人被華龍坑了。
兩部科幻片簡單做個比較,高下立判。
《阿凡達》製作成本加上宣發費用,打出了5億美元鉅製的噱頭;在106個國家和地區同時上映;國際大導演卡梅隆執導;全球頂級特效公司負責後期製作;影片在英國帝國電影院萊斯特廣場舉辦全球首映禮,受邀嘉賓超過1300名。
《盜夢空間》的製作成本加上宣發費用,也不過3億華元。近40個國家和地區同步上映,導演晹小星勉強可以算是國內致知名大導演;華夏和印度兩國特效公司負責後期製作;影片在美國好萊塢舉辦全球首映禮,邀請嘉賓不到300人,還不夠人家的零頭。
有的比嗎?
還用比嗎!
同為科幻電影,怎麼看《盜夢空間》也沒資格叫板《阿凡達》。叫板唯一的好處,就是增加《盜夢空間》的宣傳噱頭,沒人認為《盜夢》能給《阿凡達》製造麻煩。
事實也的確如此。
全球公映後,北美首週末三天票房出爐,《阿凡達》以7000萬美元的成績,穩居票房排行榜榜首。
你沒看錯,就是7000萬美元,才是《暮光之城2新月》首週末票房的一半。
北美電影史上12月週末票房冠軍,也不過7700萬美元,所以《阿凡達》首週末票房7000萬美元不算低。美國聖誕檔期的票房本就屬於綿延型,與暑假檔期的爆發型相比,勝在夠持久、續航能力強。
用美國媒體的話說,這叫“神作《阿凡達》溫和開局”。
別和《新月》的首週末票房相比,《新月》是奇葩。
截止09年12月,北美電影史午夜場票房收入排名第一的就《新月》,2600多萬的成績重新整理了《哈利6》的2200多萬。
而《阿凡達》的午夜場票房才350萬美元。
這就是瘋狂粉絲的力量!
《新月》從午夜場開始,首週末1.4億多的票房成績,完全是粉絲們堆砌出來的;次週末票房雖然繼續霸榜,但也出現了大幅度跳水,只有4000多萬。
等到《阿凡達》和《盜夢空間》等新片在北美公映當週,《新月》的週末票房只剩下400多萬美元。
對此美國媒體是這麼報道的:“這部被影評人批評的體無完膚的青春吸血鬼電影,多少還是要面臨票房上的巨大落差。質量仍舊是一部電影的生命,單純依靠帥哥靚女是無法取得票房上的長勝不敗。”
然並卵,耗資僅5500萬美元的《新月》,此時北美票房已經高達2.3億美元。華龍影業已經聯絡萌人,開始籌拍《暮光之城3》,甚至提前敲定了明年暑期檔公映,後面幾部也在籌劃中了。
毫無疑問,《暮光之城》系列就是個會下金蛋的母雞,別人都說醜……那又怎麼樣!
不過,與《阿凡達》在美國“溫和開局”不同,全球首週末票房成績異常驚人。
上映三天,海外票房1.4億,是美國票房的兩倍,全球票房輕鬆突破2億。
同期上映的《盜夢空間》,全球僅有近40個國家和地區同步上映,所以全球票房沒法跟《阿凡達》相比。
但是——
5200萬美元的北美首週末票房,仍舊亮瞎了不少人的鈦合金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