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兵和槍兵在外圍組成堅固的槍盾陣,刀兵、弓兵在內組成遠端打擊力,在胡騎衝擊時,先用遠端弓兵攢射,再是刀兵的投矛飛舞,最後以無數長槍、重盾組成的防禦牆阻擋。
胡騎經過這三四輪的減速、混亂,基本上也就沒什麼衝擊力了,如果不是興漢軍的馬拉弩車不太靈活,怕是鮮卑騎都不敢往跟前湊!現在主要考慮的是:興漢軍步卒如何面對居高臨下的敵人?王博不由得想起了唐朝的陌刀。
唐朝是歷史上對戰遊牧民族勝績最多的時代,所以用於對付騎兵的手段,也是歷史上最豐富的時候,尤其以陌刀最為後世所推崇。王博結合前世經驗,製作出了兩種陌刀樣式。
一種是步兵專用的,起名“步陌刀”,長七尺,重三十斤,由四尺長的雙面刀刃,和硬木刀柄組成。
王博本來是想仿造現在的馬刀,把刀刃前端製成尖刃型的,可是一試之下,發現這個設計並不划算,刀尖刺入馬體後,拔出來太費力,有時候還被前行的馬匹帶倒,所以就做成了平頂型的。而在戰鬥中,只使用“斜斬”和“撩”這兩個戰術動作,這樣既減少了體力的消耗,又提高了殺敵效率。
刀柄長三尺,與刀刃以銷釘連線,挑選木質堅密的深山寒木製成,柄尾成環裝,柄身纏繞麻繩以利抓握。
另一種是“騎陌刀”,騎兵專用。材質和步陌刀相同,形狀有所差異,刀刃縮為三尺,前端做成尖刃,重量也減為十數斤。
所有陌刀全部用這一階段費盡心機收羅來的精鐵打造,王博又利用現有條件,結合前世一些土辦法,給陌刀刃做了加碳鋼化處理,試製幾把出來後,刀刃寒光閃閃,揮舞起來嗚嗚作響,令人望而生畏。
陌刀製作成功以後,王博為興漢步軍又增加了,一個威力強大的兵種,取名“陌刀營”。挑選興漢軍中身體、力量最強大者充當。又為每名步陌刀手配備加厚精鐵甲一副,在頭頸、胸腹等關鍵部位,不惜反覆鍛打精煉,還加裝了防箭面罩,幾乎把個人全都包裹起來,只漏兩隻眼睛和手足,這才滿意地拍拍手。
幾種新式武器都做出來,王博召集來楊鳳、陳融、廖化等人,進行實戰演練,眾將都對其效果非常滿意,並沒有提出更好的建議。於是下令戰兵部立即選拔士兵演練,後勤部加緊時間製作,必須在兩月內造足所需數量,用以及早訓練成軍,眾人興奮地領命下去。
數天後,滿臉苦相的陳融找上門來告訴王博,後勤部的鐵錠消耗太快,以現有的供應量,根本無法滿足這麼大規模的用鐵,最多隻能造出王博下達數量的三分之一。
王博聽了後又開始頭疼了:商隊的潛力已經挖到了極致,自己的小鐵礦產量又上不去,向丁原討要吧?他自己整頓軍備也不富裕,厚臉皮拿馬換上點,也是杯水車薪,解決不了大問題啊!再說上次剛坑了人家,自己覺得都不好意思。
怎麼辦?王博思前想後,毫無頭緒,最後還是以前在幽州待過的黃龍,給出了個主意:幽州的漁陽郡盛產鐵礦,不過以前產出大部分鐵具,都被當時的刺史劉虞半賣半送給了胡人,不知道現在是什麼情況?興漢城可以派人試試,看能不能換得到。
嗯?王博一聽就火啦!自己漢人都不夠用,還賣給胡人?原來劉虞老兒的好名聲,是這麼得來的?典型的“寧送外人不予家奴”的漢奸做法。不行!爺不同意,這漁陽的鐵爺要定了!
微風細雨,吸一口滿含清香春潮的空氣,令多少人心曠神怡。稍密的陰雲依然擋不住背後明亮的天空,只能在上面遮一層,不知何時就會被驅散的陰影,路旁樹木翠綠的嫩芽,在連綿細雨的滋潤下,愈發顯得精神氣十足。
“噠噠噠”,前往真定縣泥濘的官道上,跑來數十匹腳步輕快的駿馬,在馬背上談笑風生的那群人,正是從漁陽郡以酒易鐵談判成功後南下的王博一行。
因打造強軍缺鐵的王博,不顧楊鳳等人的苦苦勸阻,執意前往漁陽拜見郡守,以徹底解決興漢軍後顧之憂。所以在軍中諸事安排妥當之後,立刻率狼梟衛攜帶大量興漢酒向東而來。
本以為此次漁陽之行要大費周折,一開始年老的漁陽太守,也確實對王博這個小小的縣令置之不理,甚至連門都進不去。直到王博遞上幷州王氏商隊的推薦信,嚐了興漢的美酒,尤其是看了公孫瓚的書信後,才熱情接待。
在王博奉送不少好處之下,欣然同意王博以酒換鐵的請求,而王博對其以胡族易鹽名義進行的要求,雖然心裡嗤之以鼻,但為了安全起見,也高興地和其達成了交換協議。在大大恭維了漁陽太守一番後,留下後勤人員進行交涉,告辭出來。
本來想順道去拜訪感謝一下多次相助的公孫瓚,結果瞭解到公孫瓚剛剛從遼東整軍,追趕犯邊的烏桓人去了,王博只好作罷。轉念想起田豐、趙雲,就一路向北而來,憑著斬胡的偌大功績和興漢縣令的名頭,一路上倒也無人覬覦。
數天後,享受了好幾天濛濛細雨的王博他們,來到趙雲的家鄉——真定趙家莊。
臨近依山傍水的趙家莊,三丈多高的莊牆上,出現不少身影,莊門倒是沒關,但門口十數個手持各種武器的大漢,全都一臉戒備地看著王博等人騎馬靠近。
“來人止步!報上名來,意欲何為?”一個冷冷的聲音在莊牆上響起。
許褚看了一下王博,上前幾步大聲道:“吾等自興漢城而來,吾家主公興漢縣令,今欲拜訪趙家莊俊才趙雲趙子龍!還望諸位行個方便!”
“哦?原是威名遠播的王將軍?失敬失敬!……吾家賢弟已赴遼東,至公孫中郎將麾下效力,好教王將軍空行此一遭!……王將軍若無其它要務,某便不留將軍矣!”
聽著牆上的人斷斷續續地說完,王博不由得緊縮眉頭忖道:不對呀!按時間此時的趙雲應該還沒有從軍吶?難道是因為我來到這個世界,趙雲提前去公孫瓚那裡啦?又一想:不對!這說話之人吞吞吐吐,一開始恭敬有加,後面話語卻如此生硬?難道……。
想到這裡,王博走上前哈哈一笑,衝莊牆大聲叫道:“牆上之人可是子龍賢弟?此為豈非趙家待客之道?子龍不予現身相見,難不成懼吾等來者不善乎?”
“哼!見又何妨?”說話間,一個眉清目秀、身形修長的白衣青年,伴隨著一陣馬蹄輕響聲,分開門前莊丁,來到王博眾人數十步前停下,正是在井陘關下與王博有一面之緣的趙雲。
趙雲面無表情地和王博對視一陣兒後,見王博只是呵呵笑著,沒有開口的意思,就淡淡地問道:“王將軍大戰胡虜聲威赫赫,不予善無城收撫流民,至吾趙家莊所為何事?”
“哦…?呵呵…子龍賢弟呀!…吾特來此拜訪子龍!難不成子龍心有不喜?”王博稍顯尷尬地說。
“呵呵呵…王將軍如此倒叫雲無地自容矣!雲學藝不精,敢勞將軍大駕?難不成至吾趙家莊再賜教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