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雖然不痛快,但還是給張遼舉行了一個氣氛沉悶的歡送會。面對一臉鄙夷的興漢眾將,張遼無奈苦笑,給王博深禮拜別後,踏上返回幷州的路途。
送走張遼後,興漢軍一切歸於平常,王博的精力投入到興漢城自立發展大計當中去了。
興漢城原來就有不少工匠,都是王博費盡苦心拐到這裡來的。他們大都屬於民間藝人,以前全是社會地位低下,會這點技藝也是為了農閒之餘,添補家用而已,所以只能做一些簡單的技術活。但是丁原送來的可就不一樣了,都是從官方作坊或豪強勢力中徵調而來的,用前世的話說,就是專業的匠人。
這些工匠技藝嫻熟,有力的補充了興漢城的各個作坊,以前一些王博苦於所限,而無法開展的事情,也隨著他們的安心參與之下迎刃而解。這不,剛來沒多長時間,負責勘探礦藏的工匠,就在南面幾十裡處的中陵縣舊址,發現了一個小規模的鐵礦,礦石離地表非常近,易開採。
接到好訊息的王博,當即命令苦力營開闢道路,專門用於採礦鍊鐵的運輸。等建設完成後,興漢城也可以自己鑄造兵器和鐵具了,再經過王博的指點,無論是質量和效率都提高很多。當然由於產量的限制,還是無法滿足興漢城日益增加的需求,大量的鐵錠還需要從來往商隊手中換得。
過年後,由於興漢城的大量物資需求,來往的商隊日益增多。鑑於商隊的巨大作用,更為了鼓勵商隊來興漢城的積極性,王博還專門召集各大小商隊,開了一個皆大歡喜的座談會,制定了不少有利於商業的措施,並鄭重承諾:興漢城永遠保障合法交易商人的利益。
凡是與興漢軍交易的物品一律不收任何稅務,經此地前往雲中、朔方的商隊也依據所攜帶之物,收取少量稅收。而且還為一些和興漢軍關係密切的商隊,提供御胡關至雁門、代郡的沿途保護等等。
會上,王博又宣佈了不少新的交易內容和方式:首先,興漢城接受各地流民,只要商隊將流民送至興漢城,途中的一切花費都有興漢城支付,除按人頭支付費用外,還根據路途遠近、流民成色等情況給予獎勵。
再就是加大對鐵錠、糧食的收購價格,比以前多了近一倍,而且是數量越大價格越高。
最重要的一項就是,興漢城放寬了戰馬的交易。來往的商隊不僅可以從胡族中收購戰馬,還可以從興漢軍手裡交易戰馬,只是需要控制一些數量和成色。
王博會後把王家商隊的王安單獨留下,並遞給他一份名單。拜託他利用王氏在並、冀、幽、青等州的影響力和店鋪,探訪名單上所列的人物,包括其住址、現狀等,越詳細越好,也可以拜託其他商隊或勢力進行,王博只要結果不問過程。每找到一人,王博都許諾不少好處,如果能夠招募到興漢城來,那獎賞大到連王安這個久經市面的老油條,都無法拒絕的地步。
而面對王安投過來帶著探尋的目光,王博只是稍微地解釋道:名單上的這些人,都是對興漢城有大用的能人異士。其實就是王博根據前世記憶中,對三國名人的印象所列的。
等王安鄭重地點點頭以後,王博又和他商量起另一件事情來。
陳到的情報工作,在御奴關大戰後也開展起來,從鮮卑送還的奴隸中,挑選了不少以前從事過各行各業的人,而這些人無一例外都是對興漢城非常忠誠,且腦袋靈活之人,已經由陳到秘密的訓練了數月,到了該派上用場的時候了。
王博與王安商量一番後,決定以王家的名義,在幷州各地郡縣,陸續開設一批酒肆、傢俱鋪,所需錢財由興漢城出資,王家只需擔任明面上的掌櫃,並適當照應就行。所得利潤交王家和王安各一成,但王家必須保證不干涉店鋪執行,且注意保密,否則王博最後也放了狠話:如果由於王家的原因,給興漢城造成重大損失,興漢軍會讓王家從幷州消失。
本來歡天喜地的王安,在看了平時以禮相待的王博,轉眼間就惡狠狠的警告後,不由得一縮脖子,想要反悔卻在王博似笑非笑的目光下慫了,心裡暗罵:這位小爺原來是個笑面虎啊?自己千小心萬小心,還是上了賊船啦!這要是不答應,恐怕明天就不知道死到哪個犄角旮旯裡嘍!
送走各商隊管事之後沒幾天,王博就迎來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次當官經歷,也是由這個時代最高統治者——漢靈帝委任的官職。
丁原並沒有食言,早在去歲就同當時的豫州刺史王允,上書漢靈帝,力薦王博為定襄郡守,然而卻被沒收到好處的閹宦所阻。雖然靈帝聽聞王博兩戰殺胡數萬,俘虜數萬,堪稱自明帝以來對胡最大戰績,龍顏大悅,但在張讓等人的讒言下,最後只匆匆任命了一個小小的興漢縣令,加了個散爵:“御胡侯”而已。還是隻下了個詔令,並沒有正式派宦官傳旨,至於本應依例賞賜的數百兩銀子,隻字未提。
聖旨到達幷州的刺史府,一身正氣的丁原,也沒有計較王博截留他漢軍騎的卑劣行為,反而還自己倒貼了數百兩銀子,將朝廷的旨意送達興漢城,讓王博也見識了一把大漢忠臣的風骨。
御奴關血戰,經過數個月的發酵,又在來往商隊的刻意渲染之下,年後即傳遍大漢北方各州,大大鼓舞了並、幽、冀三州,連年遭受塞外胡虜進犯之苦的廣大百姓,各郡縣漢庭官吏,以及開明大族也是津津樂道。
民間說書藝人甚至把興漢軍,編排成凶神惡煞的天兵天將下凡,王博生的三頭六臂,生飲胡虜血,拿其頭顱當下酒菜等等。眾多百姓聽了雖然明知道是騙人的,但是卻聽得津津有味,歡欣鼓舞。
也有不少人痛斥王博地煞星轉世,數萬頭顱築京觀,何其殘忍?修鬼道何其惡毒?此舉有傷天和,乃殘暴武夫所為之!不過這些人大都是手無縛雞之力的酸儒墨客。
而各地遊俠、豪客等熱血之人,卻把王博當成了自己的偶像,紛紛趕往興漢城從軍。冀、幷州因黑山軍作亂而產生的大量流民,在聽聞了興漢城百姓安居樂業,而且以前也是蛾賊出身,也慢慢向興漢城的方向匯聚。
王大縣令聽說後,立即把蓋有皇帝玉璽的聖旨,扔給一旁等著瞅稀罕的眾將,下令派出戰兵小隊以行商為名,在代郡、雁門關內設立流民收容處,專門負責接應絡繹不絕的人群。並赴各縣張榜:凡接濟扶助過往流民者,興漢城必有重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