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離安後來再次見到沈嵐是在一次宮晏上,他換了身份,不,應該說,他用了原本的身份,紀臨七皇子紀瀾。
康啟二十二年春,紀臨與大陌交好,實行相互聯姻政策。為表誠意,紀臨千里迢迢送來聯姻公主,由七皇子紀瀾陪同送親至大陌都城。
紀臨會示好,鬱離安早有預見,只是沒料到政宣帝如此小肚雞腸的人居然如此明事理,這次竟然沒趁機落井下石而是爽快地答應了紀臨的求和,倒是讓她刮目相看。
自三百多年前大邳帝國覆滅後,群雄並起,紛紛成立帝國,各國之間互奪疆土,戰亂不止。而今天下獨佔天下七分者,分別為:容,雲,嶽,紀臨,大陌五國
其中紀臨志在開疆擴土;大陌先欲定國安邦;雲國算是後來居上;嶽國最是富庶,但其國君胸無大志;而容國,最善挑撥離間,坐收漁利。
五國之間,明爭暗鬥,戰火不斷,兵戈不止,已是常事。
大陌和紀臨邊境接壤,所以兩國邊境時有戰事。如今大陌受了雪災,國力大不如前,紀臨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好機會,但奈何兩國一衣帶水,大陌受災,紀臨同樣好不到哪去。
而此時,一直隔岸觀火的容國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好機會。
紀臨這個國家的位置其實有些危險,西邊和南邊是同一片海域,常年發生水患,並且海盜猖獗;北邊是休養生息的大陌,東邊則是一個附屬小國,一個月前剛被容國抓住機會滅了。
也就是說,容國也與紀臨接壤了。
若是紀臨還要不知死活地與大陌鬥到底,到時候肯定腹背受敵,多半會被兩個國家瓜分。
紀臨帝雖說不聰明,可也不蠢。雲國和嶽國都與三個國家相去甚遠,很難摻和三國之間的戰事。容國這些年來愈發強大,已經滅了許多周邊小國,像是有吞併紀臨的打算。
於是乎,紀臨現在最好的打算是與大陌聯手。
若是以前,政宣帝可不會管什麼勞什子的紀臨,他不落井下石就已經是仁至義盡了。但現在不行,大陌已經大不如前了,若是讓容國滅了紀臨,那大陌很可能就會是下一個紀臨。雖說政宣帝一直對紀臨侵犯邊境之事耿耿於懷,但此番確實不能任性妄為,等大陌國力恢復,他有的是法子整治紀臨。
紀臨與大陌聯姻的吉日匆匆到來。
皇宮內掛滿了紅綢繡球,宮燈一盞接一盞的亮起,宮娥與小倌在一個個宮殿裡忙碌穿梭。端著御酒的,捧著食盤的,提著宮燈的,一個個都忙的不可開交又井井有條。誰也不敢出丁點兒差錯,嚴肅沉悶得只要把紅綢換成白綢就能辦喪事了。
但莊嚴肅穆的氣氛倒是能看出來是兩國聯姻。
觀禮匆匆結束,宮宴很快便開始。
坐在上首的政宣帝端著酒樽站起來,明晃晃的龍袍腰間掛著塊綠油油的玉佩,煞是刺眼。青玉質地頗好,自兩月前開始,政宣帝便一直佩戴著從未離身。可那玉色太過青翠欲滴,與他那一身明晃晃的龍袍實在是不搭,但他卻仍是不自知地每天戴著。
玉養人,也養魂。鬱離安正藏身於這塊刺眼的青玉中,每天看著政宣帝將這玉掛在腰間,只覺得自己雙眼被閃了。
下首的百官使者都齊齊從座位上站了起來恭敬地行禮。
政宣帝高高俯視著他們,漠然地說了些客套話,便宣佈開宴。
沈嵐落座,狀不經意般地掃了昭寧公主一眼,只見昭寧整個人瘦瘦小小的,怕是矮了鬱離安小半個頭,她身著織錦百蝶繡紋絳紅禮服,手攏在滾了雪白毛邊的寬大袖袍裡,看上去有些發冷。此刻正抬頭看著高高在上的政宣帝,一雙清亮的眸子裡溢滿了笑意,嘴角露出兩個深深圓圓的酒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