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艦隊沒有撤走,登陸的紐蘭陸戰隊會放棄進攻?
打到現在,守衛中轉島的帝國軍隊已經退到了機場的西南角,僅僅控制了塔臺附近的一小片地區。也就是依託塔臺,以及附近的機庫等牢固建築物,守軍才能夠頂住紐蘭陸戰隊的進攻。問題是,在物資即將耗光的情況下,就算守軍官兵個個都悍不畏死,也不等於不會被敵人消滅。
即便按照最樂觀的估計,守軍最多能堅持到15日。
原因也很簡單,上一次物資補給是在9日夜間。此後就因為丟掉了制空權,而且海岸線全被紐蘭軍隊控制,沒辦法用運輸機與潛艇為守軍提供物資。在9日夜間,送上島的其實就只有500千克口糧。
這點物資,最多夠3天。
哪怕節約使用,而且戰鬥減員還會降低消耗量,也就只能多堅持2到3天。
關鍵還有,中轉島上沒有水源!
雖然在第二次全球大戰之後,帝國海軍在島上挖了幾口深井,此後還安裝了一套非常先進的,靠太陽能驅動的海水淡化裝置,淡水供應基本實現了自給自足,但是這套裝置在開戰首日就被摧毀,守軍此後依靠的,其實是儲存在地下設施裡面的淡水,以及收集雨水獲得的少量淡水。
這些淡水,在明天就將全部耗光!
沒有食物,餓著肚皮還能夠堅持戰鬥幾日。
如果沒有水喝,即便是健康的成年人,也只能堅持2到3日。如果進行高強度戰鬥,最多就2天。
要命的是,中轉島在亞熱帶,秋季的日照極為充足,日間最高氣溫始終都在30攝氏度左右。
按守軍的報告,現在最缺的就是淡水。
為了堅持更久,守軍的指揮官已經下令集中管理飲用水,並優先保證戰鬥人員。為了讓戰鬥人員保持狀態,甚至有一部分重傷員拒絕接受治療,要求軍醫把注射用的葡萄糖水當飲用水使用。
只是,最多就3天。
如果無法在15日之前解決淡水問題,守軍官兵肯定沒法見到16日的太陽。
可見,中轉島已經唾手可得。
那麼,紐蘭軍隊為什麼還要轉守為攻?
讓老天爺解決負隅頑抗的守軍官兵嗎?
顯然,老天爺很不靠譜。
只需要下一場小雨,守軍官兵就能多堅持幾日。
雖然晝間氣溫很高,而且經常是晴空萬里,但是海洋氣候本身就變幻不定,何況西東望洋那邊的颱風還沒過去。沒有敢保證,晴朗天氣會一直維持下去,而不會在某個晚上下一場瓢潑大雨。
其實,在過去幾天,就有幾片積雨雲層靠近中轉島,只是沒有飄到中轉島上空。
顯然,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之前在中轉島北面活動的紐蘭艦隊已經轉移,至少對戰術做了調整。
這意味著,紐蘭艦隊指揮官已經有所察覺,或者是料到第四十一特混艦隊即將殺到。
只是,這片海域實在太大了。
東西長超過3000千米,南北寬也在1500千米以上。
如此大的範圍,肯定沒辦法發起攻擊。
不是害怕損失,而是成功的機率幾乎為零。
不管是艦載航空兵,還是空軍出動轟炸機,都需要保證攻擊的突然性,即以突襲為主要進攻手段。
如果失去了突然性,攻擊行動肯定會遭受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