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二人談到了最近的事情。
公主對沈三問帶隊的小組也十分上心,詢問到了幾個人的情況。
沈三問據實相告,特別提了一句吳勝宇這個遠大的夢想。
沈三問:“公主,你說什麼人會想著去種田,這是多麼違反社會潮流。如今天下這麼安定,富貴一些的人都想著混吃等死,他為什麼偏偏想著自給自足。”
一個人不會難受和無聊嗎?
選其他的也好啊,可種田真是太苦了,四季勞作,所得只能夠基本的衣食,年復一年的勞累,被捆綁在土地之上,這樣的日子沈三問看來真是太恐怖了。
公主莞爾一笑,“這也不難理解,這些小家族內部也複雜。享受族裡的供給,便要有相應的付出。若是他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自然心甘情願付出。若是不能,那每一份供給,都會成為他的負擔,他拿著不想要的,還需要付出勞動,其中的苦,比起勞動苦上百倍。
只是如果他真的有你說的才幹,這樣消極未免可惜了。”
沈三問自然是沒吃過這些苦的,不懂也懶得去懂這些。不過他懂得,在社會的囚籠中想要一個人簡簡單單的生活,有多大的難度。
若是吳勝宇的付出配得上這份法外的恩典,他還是能成全的。
這樣的日子,得到後,真的能夠忍受嗎?或許哪一天到了,不出幾日,他又會懷念如今的日子。
沈三問沒有在這個問題上想太多,人都是要自己先努力證明自己的價值,才會有朋友來幫你,這是吳勝宇該仔仔細斟酌的事情。
他在思考狀元榜單的具體實施步驟。
為了這個名,肯定會有許多老師願意放棄現有的學生資源,到官辦學堂教書。名聲,是對付這個時代讀書人的利器。
就算是為了謀生,有這麼個機會證明自己,也有很多人會來。
以後這個榜單成了教育界的權威檔案,那些大家族請人也只會想請榜單上的人。
沈三問親自去了洛陽幾家私塾,聽了幾堂課,瞭解了一番如今的教師。
有的私塾,是一個先生帶一批學生,一個人教所有,從啟蒙到文章詩詞。
還比不上皇室的學堂,至少分了幾個老師,這些老師還各有側重。
他高估瞭如今的教育水平。
這些年大家為了科舉讀書,以往推崇的武藝騎射都懈怠了,哪裡還會分出精力學音律棋藝,自然這些老師也不會在授正科的學堂出現。而夫子們對於科舉的內容必然是相當熟悉的,一個先生帶一二幫手就能搞定全部人,自然也不會再分出多的人來教了。
果然,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沈三問聽了兩堂啟蒙課,兩堂講授聖人言行的課。
然後有了主意。
啟蒙課相對於講授進階課程難一些,不過句式朗朗上口,背誦識記也不太難,只是講授的方式枯燥,學生偶爾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犯錯。先生糾正的方式也很簡單,就是體罰——罰站、抄書、打手心。
許是沈三問在一旁,他聽的課堂,學生感受到了些許溫暖,罰站少了,有不注意聽的,只是被罰抄書而已。
他的主意便是重新聘用或者培養手下人,讓他們進行各地的演講,先宣傳出去教育的理念和好處,將學堂的態度擺出來,吸引所有人的付出。
這麼做還有個好處,若是演講人能夠吸引大人的注意,讓這些大人都恨不能拜入這些先生名下學習,自然會想著將自己的孩子送入學堂。
後世那些成功的名師必然也是天才的演講家,一場講座能引來無數家長的追捧,沈三問親眼見過一個教育品牌的創始人舉行招生演講會之後,平日裡冷靜異常甚至參會初期帶著反感的人,慢慢放下芥蒂,為了買他出的書,絲毫不在乎禮節的哄搶,為了給子女報名甚至險些打起來。
若是能有這樣的人才,提前讓演講、路演這樣的活動登上舞臺,讓這些人相信教育的力量,相信學堂能夠教育好他們的後代,很多事情都會很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