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東昇西落,第二日又會再從東方升起,直到永遠,這是太陽的迴圈。
雨水蒸騰,凝結而化為雲,雲不堪負重落地成雨,上什下落這是水的迴圈。
稻禾春季下地,夏季成長,秋季長成,稻穀也能摘取,農民等到來年春季將稻穀下地,生生不息。
也正如人類,幼年學大道,成年孕育子孫,晚年無憾老去,可子孫後代無窮盡也,人類亦是生生不息。
這就是萬物的本源。”
裴真:“這和地力有什麼關係呢。”
眾人:“這與不耕地,改種樹有啥關係?”
沈三問:“別急,聽我慢慢道來。
經過我這三年的冥思苦想,我終於發現了地力的迴圈,知道肥力流失的秘密,天災人禍的根源。”
殿中多人被此言驚呆,也有人嗤之以鼻,那可是天災的根源呢,你是不是還知道了怎麼避免天災,以後都不發生啊?
沈三問掃視眾人一眼,“你們猜的沒錯,按照我說的做,的確能大大減少天災發生。”
現在變成所有人不信了,對,是全部,包括宋璟這樣與他共事已久的人。
這牛皮吹太大了,古往今來都沒人敢說這句話。
眾人都不屑於再說一句話,狂生啊,不知天高地厚,待會說完就啟奏陛下,勿要讓此等人再臨朝堂,汙了群臣之耳,駙馬可不是什麼正經憑才學得來的官。
沈三問:長得帥怪我咯。
不少人暗中腹誹,虛有其表。
前幾年還是個正經駙馬,如今,給你個嫌棄的小眼神自己琢磨。
對滿堂質疑,沈三問視若無睹,“既然大家對天災更有興趣,我們便從天災開始。
我這裡要講的天災,與地力是同一個問題。
天災大致有地震、火山、颱風、海嘯、旱災、洪水四種。
地震火山乃是土地的迴圈運動,無可避免,但已有地動儀可以檢測,暫且不談。
颱風海嘯乃是風的迴圈,常見於崖州及南部沿海,多發於夏秋,陸地海洋氣壓差過大時週期性產生,因為影響面積小,對大周也絕非大患。
我要說的是旱災洪災,也就是水的迴圈。
旱災起,土地皸裂,禾苗枯死,一年努力付諸東流,有的地方,一連乾旱多年,百姓存量耗盡,初期尚能吃草根樹皮,到後面,只能賣兒賣女賣自己,甚至易子而食。
洪災起,家園盡毀,牲畜盡亡,水災褪去,洪災中死去的人、畜又會帶來各種疾病甚至瘟疫,誰也不敢貿然食用其他食物,縱然禾苗僥倖存活,收成前毫無生存辦法。
朝廷受百姓供養,便有賑災安民的義務,一年至少有百分之二十投入在賑災當中。
可若是年年天災,處處天災,沒有那一朝能夠承受。
談旱災首先要知道地下水位。
地下水位,是一地地下水的高度,挖井到了一定深度可以直接取水,這是流水的水位,還有土地中蘊含著水卻沒辦法形成水流的高度,我稱之為地下水位。
旱災是土地缺水。田地植被儲藏水量有限,地下水位極低,農作物無法獲取到需要的水。
而林木正好是其中的關鍵,樹,可以很好的儲存水源,甚至溫養水源。
你們有聽過乾死的禾苗,有聽過乾死的樹木嗎?若有,便只在突厥北地,綠洲變沙漠之地,好好的土地,一棵樹都不留,最後土地變成砂礫,再也不能長出一丁點生物,不要說草木,人,都難以在上面存活。
你們可能心存疑惑,為什麼是樹呢?
首先,從表象來看,狩獵場知道吧,哪裡樹木蔥鬱,無論春夏秋冬,地底一寸之地,必然溼潤。就算單獨一根的林木,旱災之際,周圍的土地也是最為溼潤的。
其次,是本人研究許久的結果。樹木的根深入地底,一顆老樹,無論他上面的枝葉多弱小,他永遠牢牢紮根地底,向四周和地底無限延伸,一顆八尺的樹,他的根甚至能有十八尺、二十八尺。
大家都知道,木頭需要曬乾才能用,木頭中有非常多的水,而我們灌溉的水都是用給土地了。
樹便是透過根來吸收這些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