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情,您如何看?”蘇澈看著對面的老人,微笑著問道,同時將手中奏疏遞了過去。
坐在蘇澈對面的老者,面板黝黑,發須灰白,此刻低頭伸手,恭恭敬敬的接過這本奏疏。
他的雙手粗糙得像老松樹皮,裂開了一道道口子,手心上磨出了幾個厚厚的老繭,一看就是一雙地道老農的手掌。
可就是這樣的人,卻是大明的新晉貴族,尊貴的文宣公孔希路。
自從被封為文宣公後,孔希路安排好了家裡的一切事情,便專門來到應天府感謝皇帝陛下的天恩。
蘇澈在看到孔希路的時候,本以為這就是個平平無奇的老頭兒。
沒想到交談一番後,蘇澈驚訝的發現,這個老頭兒還是有點東西的!
他的思想和理論,和現在所謂孔學可謂是完全不同,更接近原本的孔子學問——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更加理想,也更加純粹。
自從華夏經歷了五代十國,宋與元后,儒家文化被不斷的曲解,不斷的扭曲,最終變成了明清時期的這一副模樣。
漢唐時期,儒家文化大行其道,可社會風氣卻是極其開放自由的。
反而越是到了近代,所謂的封建禮教可謂是層出不窮,漸漸變成了一個吃人的舊社會。
這時期的儒家,已經變成了一個夾雜了大家長權威、官僚習氣,地方民俗,以及宋明理學中糟粕的部分,然後套一個聖賢書的皮,曲解成這就是聖人教義,卻不過是一個扭曲的怪胎而已。
這扭曲的儒家,已經完全背離原本的道路,他們將禮教的所有便宜佔了去,然後無恥的將“仁義道德”這四個字披在自己的身上,當做自己無往不利的武器。
這樣的儒家,把先秦那純粹理想世界砸得粉碎,漸漸讓孔子成為了所有人厭惡的老舊存在。
這等情況,早在宋王朝就開始出現端倪,程朱理學是整個毒害的發端,後面更是強化了這個毒害。
即便是聖人王明陽的心學也沒有撥亂反正。
所謂的程朱理學到底是什麼?
這是由周敦頤、張載、邵雍、二程等人創立,由朱熹發揚光大的新儒學,傳承於子思、孟子一派。
二程更重理,他倆的學說,以“心傳之奧”奠定了道學的基礎,更以“理”為最高的範疇,因此亦稱作理學。
其核心觀點是——“存天理,去人慾”,後來被朱熹所繼承和發展,所以後人稱之為程朱學派。
這一套學派,是一個非常完善的理論體系,直接影響了華夏的發展。
自元代開始,程朱就被歷代帝王確立為官方意識形態。
因為這套新儒,完美地適應了封建社會中央集權的轉變,逐漸走向政治哲學化。
程朱一再強調的“三綱五常”、“忠君愛國”等思想,為帝王的專制統治提供了精細的理論指導,成了王朝統治的精神支柱!
說白了,程朱就是帝王用來麻痺天下百姓的思想工具。
忠君愛國,三綱五常,存天理滅人慾……
儘管程朱對於國家穩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它對百姓思想的束縛和禁錮也顯而易見。
這一套理論,鉗制了民眾思考,讓天下百姓變得麻木不仁。
蘇澈自然不喜歡這樣一套理論,所以廢掉北孔,冊封南孔,就是想要尋找一點突破口。
歷史上的老朱比蘇澈做得更直接。
洪武二年他下詔“孔廟春秋釋奠,止行於曲阜,天下不必通祀”。
說白了,就是天下人不必祭祀孔子,只需要曲阜祭祀就行。
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