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到了明朝末年,崇禎最窮困潦倒的日子裡,這些皇族富宗,居然沒想著伸出援手,主動給點錢崇禎,反而還要伸手去向崇禎要錢——今年的俸祿怎麼還沒發呢?想拖到什麼時候?就算是王爺家也沒有餘糧呀!
這直接加速了明朝的滅亡,也使得他們的利益遭到了毀滅性打擊。
在山河即將破碎的時候,在大明這座大廈即將倒塌的時候,這群人並沒有絲毫的幫助,反而一個個捂緊了口袋,生怕崇禎從他們這兒弄走一分錢,可謂是將貪小利而無大義,演繹得淋漓盡致。
面對這絕望的情況,崇禎撂挑子不管了:老子上吊去了!
皇帝死後,大明的皇族宗室們,要麼做最後的反抗,要麼自殺殉國,當然更多的是投降反賊,投降滿人。
這些人剛投降的時候,清廷對他們還不錯,不光給錢給糧,甚至還給官做。
可是等到順治三年的時候,清廷的錢糧就不給了。再等到勒克德渾南征的時候,直接對手下人下令:
“至於故明廢藩宗姓有獻地投誠者,俱著免死,攜來京師。或窮迫降順、或叛而復歸及被執獻者,無少長,盡滅之!”
也就是說,清朝不僅不給錢了,也不把老朱家的子孫當貴族了,而且還要把明朝宗室徹底殺光屠盡。
這也是歷朝歷代的標準做法。
自南朝的劉裕開始,每次新朝都開始對前朝皇室貴族大肆屠戮和迫害。
當了皇帝,成了天潢貴胄,命運便已經與國家繫結,與國同休,生死與共。
可惜的是……這世上只盯著自己那眼前利益的人,終究佔據大多數。
這個結局已經證明了,老朱的做法,可謂是大錯特錯。
既然如此,蘇澈改起來當然是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
最關鍵的是,現在來得及改!
這個時間點也很早。
如果等到了明朝中晚期,木已成舟,積弊已深,再想改動,那真的是太難了。
蘇澈沒有猶豫,直接大刀闊斧的改動了起來!
首先廢除的就是老朱規定皇族不能從事任何職業。
其次便是無止境的供養。
在此之前,明朝的制度規定皇子封為親王。
授予金冊金寶,俸祿萬石,可以開府建牙,擁有軍權,護衛甲士少的有三千人,多的能達到一萬九千人。
吃穿用度以及各種禮儀僅僅差皇帝一等。
親王的嫡子一旦到了十歲就授予金冊金寶,立為王世子,嫡長孫立為世孫,冠服視為一品。
親王其餘的兒子一到十歲授予塗金銀冊銀寶,封為郡王。
郡王的嫡長子立為郡王世子,嫡長孫授為長孫,冠服視二品。
再往下的其他子嗣,就是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逐級遞降。
等到六世以下就統一為奉國中尉,不再降了。
在蘇澈的改動下,原先這一套制度,親王的待遇暫且不動,而郡王的待遇直接砍去一大半。
逐級遞降之後,七世皇族,便直接淪為普通平民,可以從事任何職業,用以謀生。
此外。
蘇澈還制定了一個激勵標準以及懲罰機制!
有功者賞,有過者罰!
此前朱元璋對待自己的子孫後代,那是無條件的溺愛,他早年間缺少了什麼,便給予自己的兒子一切能給的東西。
雖然朱元璋大部分的兒子還是很正常的,楚王愛做生意,燕王喜歡打仗,周王熱愛研究醫學,還有喜歡研究數學的,甚至還有喜歡種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