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也會出現一些糊塗蛋。
這些人憑藉自己的身份為所欲為。
比如朱元璋的第十個兒子叫朱檀。
此人好文能詩,謙恭下士,老朱本來是很喜歡他的,出生不久就封他為魯王。
並且他與開國元勳湯和的女兒聯姻,可以說很小的年紀,朱檀的人生就達到了巔峰。
十六歲時,朱檀帶著妻子到了自己的封地魯地。
天高皇帝遠,沒了皇家的約束,在封地簡直為所欲為。
沒有約束,這對於不成熟的人而言,往往是一個災難。
朱檀幻想能成為長生不老的神仙,他養了很多道士,痴迷於丹藥之術。
他的妻子湯氏不但不進行規勸,進行阻止,相反一直鼓勵丈夫的修仙大業。
後來朱檀身邊的道士騙他說,常規的修煉太耗時,如果用一百個八歲的太監做法事,可以加速成仙。
湯氏便親自帶人,在封地內到處搜尋八歲男童,孩子被抓之後,立即閹割淨身,拘禁在王府,一時民怨沸騰。
後來,他們將魔爪伸進軍營,不少軍營的幼兒都被他們抓走了。
有人向朱元璋彙報之後,朱元璋勃然大怒,立即逮捕魯王夫婦進京。
朱元璋先賜死了兒媳湯氏,又對兒子魯王朱檀施以髡刑,把朱檀毛髮剃光了進行羞辱。
次年,朱檀中毒身亡。
老朱甚是厭惡,封其諡號為“荒”,人稱魯荒王。
對於自己兒子的這些荒唐事情,朱元璋記錄得相當清楚,將所有錯誤全部記錄在冊,並且公之於眾,試圖警戒其他的皇子。
然而,沒有一個合適的獎懲機制的話,根本不可能產生太大的震懾作用。
除了新政策之外,蘇澈還允許這些朱家王子,隨自己的喜好,全方位的發展。
他們有著尊貴的身份和地位,以及絕對的權勢,這是其他人根本無法相比的。
原本在老朱看來,這些兒子其他的愛好都是歪門邪道,治國才是大道,才是正途,所以根本不允許他們發展自己的愛好。
但現在,蘇澈不僅放開了對他們的約束,還對其進行鼓勵。
喜歡種田的,就讓他好好研究種田,如何施肥才能增加地力,如何挑選靈米種子,才能增加更多的收成。
從這方面不斷研究,能讓收成不斷提升,那就大大有賞,甚至可以成為整個大明的功臣。
任何一個行業,都有無窮的潛力。
蘇澈的態度很明確——法儒不應該是社會的主旋律,法儒掌握權利,的確尊貴,可如果沒有其他方面的發展,根本上還是故步自封。
所以,哪怕是種田,也應該有人去研究。
古之農家,追尊神農為師,以農為國之本,其學說影響深遠。
先秦時已有士農工商之說,“農與農言力,士與士言行,工與工言巧,商與商言數。”
華夏曆朝歷代皆重農輕商,就是為了休養生息,這是壯大自己的根本。
可即便農業如此重要,其卻為“九流”之一,是最低賤的行業之一。
這是絕對不應該的。
蘇澈沒有那麼多的精力,管這麼多事情的同時,還要去研究農業。
就將其交給老朱的兒子去做,在另外一個領域開花,打破儒家的一些傳統,開闢一些新的賽道。
如果研究成了體系,蘇澈還會建立“農學院”,招收天下願意研究農學之人,設務農官,管理地方農業。
術業有專攻,讓專業的人來管理專業的事情,而不是讓一些只懂之乎者也的儒生來去做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