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不是。」蘇澈搖了搖頭。
「不管是不是他,你都要勸他好自為之,先小心自身的安危吧!」張宗漢認真叮囑。
「沒這麼誇張吧,這個天下姓魯的人可太多了。」蘇澈並不在意。
「不,你根本不懂這個事情的嚴重性,無論是不是他,這並不是關鍵,關鍵是要注意安全,你能明白嗎?」張宗漢盯著蘇澈,再一次認真的叮囑著。
蘇澈感受著父親關切的眼神,稍稍一愣,隨後點了點頭,開口說道:「放心好了,我會讓他注意安全的。」
「那就好。」張宗漢點了點頭,這才放心的離開了。
蘇澈將父親一路送出了太守府,看著父親坐上馬車,漸行漸遠,方才轉身回到府邸中。
方才這番叮囑,蘇澈自然知道其中含義。
那郡丞魯觀和父親從沒有什麼交集,他關心的自然不是魯觀,而是蘇澈,張宗漢這話裡話外的意思,都是讓蘇澈自己注意安全,魯觀不過是代指。
很顯然,在來到這裡之前,張宗漢就已經知道,這魯荀十有八九便是他這寶貝兒子!
可他並沒有點破,反而拐彎抹角讓蘇澈注意安全……
這是一個父親對兒子的關心。
蘇澈回到了自己的辦公的房間,繼續處理公務。
不多時。
魯觀進來了,他苦笑著說:「府君啊,您那篇文章將整個大漢文壇都差點掀翻了!大漢文壇從沒有現在這麼熱鬧過!」
蘇澈看了他一眼,笑著說:「是啊,現在那魯荀可出名了,你可千萬不要讓別人誤會,讓別人覺得那魯荀是你,那你就倒黴了!」
這話一出,魯觀的臉都綠了,他竟然沒有想到這茬兒!
「府君,我會小心的!」魯觀連忙說道。
又過了幾日,荊州邸報上,再次出現了一篇文章。
這篇文章是一個年輕人所寫,同樣寫得精彩,可謂字字珠璣。
這文章的大概意思是指出了那篇「賤儒」的內容很有問題。
儘管許多段落引用了名家經典,將事情說得很有道理。
可問題是,你魯荀並不是聖人,也不瞭解那些攻擊張仲景之人的德行,只是
因為他們攻擊了濟世侯,就將他們貶低為賤儒,這一點實在是站不住腳。
而且,你魯荀這篇文章直接氣死了太學博士宋學堯,如此毒辣,又何德何能以荀為名?
荀子的文章斥責別人是賤儒,是為了勸導大家向善,學習更賢明的君子,然而你的這篇文章,只是單純在攻擊那些被你稱作「賤儒」的人,你的用意又在什麼地方呢?
你寫出那樣毒辣的文章,肆意貶低他人,你的德行,和那些被你稱之為賤儒的人,又有什麼區別呢?
這文章,洋洋灑灑兩千多字,寫得很是漂亮,回應得也相當得體,落款之人,正是管寧!
管寧,這個時代的天才少年之一。
他出生在北海郡朱虛縣,是那大名鼎鼎的管仲後代。
關於這管寧,有這樣一個故事。
管寧和好友華歆在園中鋤菜,看到田裡有一片金子,管寧依舊揮動著鋤頭,看見它和看到瓦片石頭一樣沒有區別,華歆卻高興的撿了起來,發現不是金子後,又給扔了。
之後他們同坐在同一張席子上讀書,有個坐著有圍棚的車、穿著禮服的人剛好從門前經過,管寧還像原來一樣讀書,華歆卻放下書出去觀看。
很快,當華歆回來後,管寧便取出匕首,將二人共坐的席位割開,對華歆說:「從此以後,你便再也不是我的朋友了。」
這便是有名的割席斷交。
因為一心讀書,管寧年紀輕輕,學問上便小有成就。
在看到那篇賤儒時,他並沒有在意,卻受到同鄉的邀約,便寫出了一篇回應的文章,質疑這魯荀的德行。
不多時,當蘇澈看到這篇文章後,微微一笑,根本不將這管寧放在眼裡。
這一日,處理完政務後,蘇澈又隨手寫了兩千多字,專門回應管寧。
蘇澈這一篇文章的大概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