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誰的方案,4號強盜都要贊成。”
總之,聽著聽著盧植只覺得頭疼了……
他這才明白名家,邏輯,意味著什麼。
這些東西才深刻地揭開了如何防止吸兵血,如何精巧地設計方法,防止士兵們吃不到飯。
太複雜,太精密了。
他並不知道,真正的設計要比這還麻煩。
然而這些都是無用的。
只有等到資訊科技發達了,相對而言,才能減輕。
而且只明白這些邏輯也解決不了根本,但是能夠緩和。
這就夠了。
因為作戰從來不是要讓自己變得完美,而是隻要比對方強一些就足夠了。
讓自己變得完美,那太難了。
接著思之學過關了。
本來盧植就是為了天下萬民才去做官的。
他也不求名求財。
他對大漢的執念沒有荀彧那樣深。
接著就是道之學。
然後他開始學習了兵之道。
讓士兵明白為什麼而戰,讓為將者明白,只有士兵自己發自內心的清楚戰鬥意義,這場戰鬥才能摧枯拉朽地獲勝。
才能堅持住。
而不是一遇到事情就崩潰了。
士兵們會怕死,但當他們明白了後退之後,自己家人就會被屠殺被虐殺,他們哭著也會去死,崩潰了也會回來重新聚集。
這就是為何士兵往往能守城,而不能野戰。
守城的意義,大家一看就懂:破城了,你家裡的人就被屠殺劫掠了。
就這樣簡單。
所以守城時,一群從來沒有訓練過的普通人,藉助城防,可以抵抗精銳訓練過計程車兵幾十天,幾個月,直到彈盡糧絕。
這年頭甚至是好幾年。
但出去野戰就不同了。
“野戰之中,士兵會想,我得保住命,才能回家,才能養老父母和孩子。”
“除非朝廷和將領讓士兵明白,即便他死了,他家人也有很好的撫卹和獎勵。”
“野戰勝利,對士兵來說,有什麼意義?有獎有罰,還是不夠,還要告訴士兵,勝利是為了驅趕外敵,不讓他們干擾我們生產,讓我們的百姓能夠順利進行經濟活動,讓父母家人可以安心生活。”
“守護才是最大的動力。侵略別人,總是會有一種即便失敗了,也要保住命的想法。”
“沒人是傻子。單純侵略他人卻一無所獲,只對將領有好處,有邊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