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們想要開拓土地,又該怎麼辦了?”
“要告訴士兵,開拓了土地是為了安置家鄉人,將土地分給士兵,這樣他們就知道為什麼而打仗了。”
盧植聽得目瞪口呆。
好麼,這太行山人真是一套一套的。
反正就是兩句話:
太行山人說的都是對的。
如果不對,回頭再看第一句話。
道之學,盧植也順利過關了。
終於到了三輪背景調查。
盧植被調查得清清楚楚。
貧家子弟出身,年少好學,靠著求學成為海內名望之士。
自我奮鬥的典型一代。
但是他有大量為官的經歷。
“你對漢朝是什麼看法?”
“你對當今皇帝什麼看法?”
“你對下一代皇帝什麼看法?”
“你認為漢朝什麼時候會滅亡?”
盧植簡直是被戳心窩子。
好在他已經適應了。
“漢承秦,凝聚人心,匯聚族群,功蓋青天。”
“當今皇帝聰穎,但無恆心,貪圖玩樂錢財。”
“下一代皇帝非人臣可說。”寫到這裡,他又擦去了。
重新寫下:“下一代皇帝應該是皇嫡長子劉辨,他聰明好學,應該是一個好……”
又擦掉重寫。
“劉辨年幼,沒有世事經歷,沒有實踐學習,又無重臣從頭教導,註定無法做個好皇帝,被外戚、宦官、士人操控愚弄。”
“若是當今陛下能著力培養,或許會好……”
又擦掉:“不行,除非來此從頭學習,不然難以改正任何弊端。”
在這裡學過後,他才明白那些妄圖讓漢室中興的想法,有多麼可笑。
一個個不是治標不治本,就是缺少體系條例,也沒有一個強有力的組織去執行和清理。
而再來一個朝代興起,也不過是因為流民被殺光了,權貴也跟著覆滅大半,社會系統又能運轉了,土地重新空出來了,賦稅重新收集起來,又能集中起來興兵開拓,對外作戰。
就這樣簡單粗糙可笑卑劣的原因而已。
和太行山人這樣博大精深,細緻條理,從士農工商學兵同時發力來處置的方法相比,簡直就是小孩子玩泥巴一樣。
他寫完自己的想法後,最後透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