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當中,大隊大隊的軍隊沿著從湘、鄂、贛三省交界處的幕埠山幾條山路,在滾滾向前運動。一片人喊馬嘶的聲音。這支從幕埠山“抗吳根據地”的開出來的軍隊,當然是化名李奉天的老闖王李自成親率的,盤踞在幕埠山當中的忠王府軍了。由於吳三桂的軍中吸納了許多因為李自成忠實執行《天朝田畝制度》而喪失土地的湖北土豪劣紳,讓他們當了還鄉團,所以發生在湖北的武昌、漢陽、安陸、德化、黃州等五府的吳周軍和忠王府軍之間的戰爭,居然有了一些“土地G命戰爭”的意思了!
既然是“土地G命戰爭”,那麼參與其中的人可就多了!這不再是兩個軍閥集團或是兩或封建領主、兩個封建王朝之間的戰爭,而是吳周封建王朝和鄂東土豪劣紳同鄂東五府勞苦大眾之間的戰爭!而且李自成這個集團在鄂東五府推行的《天朝田畝制度》是有“共和大明”背書的。
“共和大明”可不是什麼流寇山賊,而是繼承了“帝制大明”法統的天下正統!
雖然那些鄂東的勞苦大眾本來也不覺得“共和大明”有多正統,可是當大傢伙拿到以“共和大明”之名分配的土地之後仔細想想,全都覺得“共和大明”那是太正統了!
既然是天下正統分配的土地,那就是他們合法擁有的土地,名正言順,理直氣壯!那些土豪劣紳想要回去,那就是反賊!
所以保衛“共和大明”就是保衛他們自己的土地而且聽說這個共和大明挺有錢的,等保衛妥了還能給大傢伙發一筆軍餉和獎賞!因此鄂東五府的勞苦大眾保衛“共和”的決心那叫一個堅定啊!
而且由於吳三桂急於東進江西,沒有及時對逃進幕埠山的忠王府軍進行清剿,甚至連幕埠山腳下的平原上的咸寧縣城都沒派兵去攻佔,使得李自成和忠王府得到了寶貴的喘息之機,很快就在幕埠山站穩腳跟發展壯大了。
而當吳三桂的“百萬大軍”在小孤山、八里江、小池口、城子鎮、武穴鎮連續遭遇大敗,甚至吳三桂本人都被困在九江府城內的訊息傳到幕埠山時,那可真是滿山沸騰啊!在各個山谷山坳裡眯著的忠王府軍全都高興壞了.這可押中寶了!吳三桂要完,他們回頭都是共和功臣,當了功臣,不得多分個幾十畝土地犒勞一下?
於是李自成的忠王府軍又光速擴張了一倍!好多原來還比較老實,還在為吳三桂的還鄉團士紳當佃戶的農民都丟下鋤頭,上山投李闖了。
一時間,武昌府城周圍的農村裡面都很難見著青壯年農民了!
而李自成的勁頭就更大了,在九宮山見到李中正,並且從李中正那裡得知了打輸了“小孤山之戰”,丟光了水軍主力的吳三桂已經被困在九江府城,而且很可能還一病不起,動彈不了之後,可真是高興壞了。都沒和李中正談錢,就立即下達了動員令,整整拉了五萬人浩浩蕩蕩向幕埠山東面進發。
李自成本人則騎在馬上,和忠王府行軍司馬司下面的參軍們還有遠道而來的李中正一起抹黑前進。這個吳三桂的“老夥計”,現在也是年過七旬的老人家了,還能那麼矍鑠,除了再次品嚐到了權力的甘甜讓他整個人都煥發了一波生機,就是因為還有一個亡國大仇,還有那麼多老兄弟被殺的仇沒有找吳三桂報!
而這一回,報仇雪恨的機會終於來了!雖然一路風塵僕僕,但是也遮掩不住他老人家臉上的神采飛揚。在他的中軍縱隊的周圍,全是大隊大隊悶頭行軍的步兵,還有拖著六斤青銅炮的馬車騾車轔轔而過。李自成這些年還是在幕埠山裡面搞了一些建設的,修整了山路,架設了橋樑,這幾日雨也停了,路面也幹了,晚上的天氣又涼爽,天空當中還明月高懸,正是行軍打仗的好事兒。夜色當中除了行軍的聲音,偶爾也會聽到忠王府軍將們咬著後槽牙動員打氣的聲音:“額們這是去九江殺吳三桂這個龜孫子啊!大家夥兒加把勁,可別叫這老小子溜了!”
“對!額們必須加把勁,要不然吳三桂這老小子就算沒溜了,也說不定會叫大將軍的兵馬給滅了!”
“可別讓大將軍砍了吳三桂啊!那是額們的血海深仇.額們得殺了姓吳的!”
聽這口音,聽這語氣中的恨意,就知道這個“闖二代”了——本該是祖傳的富貴,都叫這個老小子給整沒了,要不是這兩年趁著天下大亂又支楞起來了,那可真是一輩子都過不上一天好日子了!
佇列當中響起了湖北當地口音士氣高昂的應和聲。忠王府的這些部隊,除了為數不多的老營兵和闖二代、闖三代之外,多少鄂東五府的青壯。其中一些早就是忠王府的府兵,已經有了自己的田莊和國人身份,更多人則是巴望著可以在戰勝後得到土地和國人身份的原先的農民。
不得不說,現在共和大明搞得這套“羅馬式”的國人兵制,還真是挺費土地的.不過只要國人身份還有挺高的含金量,還有足夠的土地可以分配,那麼這支國人軍隊,就沒有他們無法擊敗的對手!
如果讓九江城內那位“被爸爸拋棄”的吳應熊看見這支黑夜中滾滾前進的大部隊,看見那個白髮蒼蒼,餘生只剩下復仇的李自成,恐怕得嚇得馬上向李中山投降
可惜吳應熊並不知道他的好女婿李中山派人上幕埠山“搖”來了李自成這個老魔頭打九江府城,而同樣的,這個時候正在九江城外圍的明軍營地中等待李自成抵達的李中山,也不知道吳三桂會在這個關鍵時刻狠狠坑了一把吳應熊他當然也沒想到吳三桂的格局會那麼大,在江西打不贏就來了個金蟬脫殼,留個兒子和十餘萬吳周軍頂雷,自己領著四萬吳周精銳跑去湖南和吳國貴會師,準備去撲李中山的“國人老區”廣東了!
不過有一點李中山並沒有猜錯,這位大周皇帝的確時日無多了,他的心臟明顯出了問題,在前往湖南的途中有小小的發作了一次,雖然沒要了他的性命,但卻讓他沒辦法騎馬,只能坐上轎子,讓人抬進了衡陽城。
吳國貴的王府原本擺在長沙,但是為了執行吳三桂派給他的突襲廣東的任務,在兩三個月前就已經把王府遷入了衡陽。而且,他還在衡陽集中五萬軍隊,如果再加上吳三桂從江西帶來的四萬軍隊,截止七月初十,吳三桂、吳國貴手中可以用來撲擊廣東的軍隊已經多達九萬!
另外,孫吉慶還張羅起了五萬烏合,吳周軍撲擊廣東的總兵力已經多達十四萬之眾!
這也就是吳周王朝也搞了府兵制,還拿到了人口比較多的陝甘、湖廣,要不然還真沒那麼輕易可以湊出那麼多的軍隊。
不過廣東這個“國人老區”的動員能力也很強,所以吳三桂這一路都在擔心廣東一役不好打。到了衡陽,住進了吳國貴的王府,休息了一夜之後,他就馬上把吳國貴、李本深、吳世珏、吳世璠、劉玄初、汪士榮等武將謀臣都召集到自己的軟榻跟前,開始和他們商量撲擊廣東的事兒了。
“父皇,您老人家就放心吧.現在廣東的軍隊都調去了梧州,本來可以充當緩衝的賈漢復又被小菟調回了廣州,他家老六則領著湖南兵鎮守韶州,只要咱們賞他一個直隸州當藩地,他一準會倒戈的!”
吳國貴正一邊向吳三桂報告,一邊偷眼打量著自己這位看上去老態龍鍾,嘴唇發紫,臉色蒼白,一看就知道不大好了的養父。
“那麼說來,取廣府是很有把握的?”吳三桂強打著精神問吳國貴,不過他沒等養子回答,就加重語氣道,“國貴,廣東一戰是我大周可以壓倒大明,從而在將來得以一統天下的關鍵之役。一旦失敗,那大明就一如《三國志》中的曹魏.不,應該是佔了曹魏地盤的漢獻帝了!你可明白?”
“父皇,”吳國貴聽老爺子這麼一說,連忙拍著胸脯道,“您放心,如果小菟膽敢率兵抗拒我大周天兵,兒子就不認她這個女兒!”
吳三桂點點頭,“國貴,為父還從江西帶來了四萬人,除了五千朕的親兵,其他人都交給伱了一定要好好打!”
“是,父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