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趕到時,尼根正發動他的二手雪佛蘭,往南部而去。正當雷失望地準備離開時,老奧拉夫動了。
雷的視力很好,儘管是在黑暗中,還是一眼就認出了老奧拉夫。他想跟上去看看,但他沒有車。
等他找到車,追上去時,正好親眼目睹了老奧拉夫如何‘碾壓’大鬍子尼根的。
“他想用扳手敲碎尼根的腦袋,被我攔住了。”雷說道
“他那時的眼神,真的很像野獸。”……………………來利·克魯死了,直接導致他死亡的兇手也死了。
媒體爭相報道著來利·克魯的生平,介紹著他對司法界的貢獻,對聯邦的作用。
讀到動情處,主持人甚至會當場哽咽,紅了眼眶。紙媒也不甘於後。他們將來利·克魯的照片印刷在頭版。
來利·克魯獨自一人佔據一個版面!不僅如此,他們的二版通篇介紹來利·克魯,三版發表評價,四版……有的紙媒乾脆直接印刷來利·克魯特刊或專刊。
紐約之聲與早安紐約分別用一首安魂曲作為節目開始的前奏,主持人在節目正式開始前,明確說明,安魂曲先給來利·克魯,希望這位偉大人物靈魂得到安息。
紙媒如此傳統的媒體都表現積極,網路媒體自然更加積極。許多網站掛起了來利·克魯的圖片。
有人制作了一個專門為來利·克魯祈禱的網站,訪問者無數。還不到中午,已經有多段採訪影片被放到網上。
被訪問者在聽說來利·克魯死亡的訊息後,立刻紅了眼眶,潸然淚下。
社交平臺上,之前跳的最歡的各大高校跟司法界人士卻出奇的安靜。現實中,來利·克魯的死亡好像並沒有帶來什麼影響。
只有哈佛法學院默默地將榮譽牆上對來利·克魯的介紹摘掉——不是要撤掉,而是要修改生卒時間。
法院裡一如既往的人流如織,來去匆匆。就連雷似乎也沒那麼消沉了。
這種感覺令布魯克林很奇怪。中午,鮑勃拿到一封來自哈佛大學法學院的信函。
信函是來邀請布魯克林參加新生入學典禮的。與以往對布魯克林的邀請有所區別的是,這次用的是信函,而非電話溝通。
信函給人一種正式感。開啟信函,布魯克林快速閱讀了一遍,目光在最後頓了頓。
還有一處區別。這次信函的末尾處,他們寫著‘請務必到場參加’。這讓這封邀請函變得不同尋常了許多。
這好像是去參加某種會議,而非參加新生入學觀禮。布魯克林將信函對摺,揣進懷裡。
“哈佛大學的?”鮑勃湊上來問道。布魯克林瞥了他一眼
“你怎麼知道?”
“哈佛大學我還是認識的。”鮑勃在空中比劃了一下。布魯克林認出,他比劃的是哈佛盾。
哈佛大學的標誌就是哈佛盾。一面盾牌,攤開三本書,成倒三角形排列,上面分別寫著‘ve’‘ri’‘tas’。
哈佛大學法學院的標誌則是將三本書換成三堆稻草。布魯克林認為那是稻草,但有人堅稱那是小麥。
法學院的標誌近年來一直備受爭議,有不少人認為哈佛盾上的三堆稻草——或者小麥,它們涉嫌種族歧視,是表達對奴隸制度的支援。
布魯克林沒有仔細瞭解過這件事,不知道這群人是怎麼把一枚學院標誌跟奴隸制度以及種族歧視聯絡到一起的。
這種爭議一直不斷,近年來哈佛法學院甚至因這枚標誌而多次被告上法庭。
哈佛法學院的院長約翰·曼寧曾表示:當有一天哈佛盾上的小麥堆發生改變,那證明哈佛也已經淪陷。
這番話為他引來不少的攻擊,人們抨擊他發表歧視言論,要求他道歉並辭去院長職務。
這些叫囂的人很快就見識到了法學生的嘴炮能力。無數法學生嗷嗷叫著衝出來,用各式各樣的辯護思維將叫囂之人的邏輯攪和得七零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