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火燒了大約二十分鐘,然後用瓦片擋住灶口,裡面還有文火,繼續燉煮。
晚上就有黃豆燜豬蹄吃了。
分到豬肉的社員們,回家炒肉燉肉,吃飽喝足的村民,精神很好,幹活也更加賣力。
上萬畝的玉米地,以前需要半個月才能收回來,但今年十天就全部從地裡運送到打穀場上。
這時候,韓摯弄出來的手搖玉米脫粒機派上了用場。
已經曬得乾透的玉米棒子,放進去,然後稍微用力搖,玉米粒就脫落下來,只剩下玉米芯。
這些玉米芯,可都是好東西,不管是做發酵飼料,還是用來做菌菇包,都非常好。
婦女們在打穀場給玉米棒子脫粒,從早到晚。
不過今年有手搖玉米脫粒機,不用像以前那樣用手扣,效率提高很多。
曬乾的玉米,被裝在麻袋裡,送入糧倉。等到秋收過後,上交任務糧之後,才可以把剩下的糧食分給村民。
上萬畝的玉米,因為沒有化肥,其實產量並不高。宋蘭月專門做了統計,沒有化肥,但可以用發酵過的農家肥。
等到秋收結束之後,她強烈建議用拖拉機耕地,把裡面的玉米根弄出來,然後把發酵好的肥料,上到地裡。
明年春天,這些土地的肥力會大大增加。
一部分壯勞力,收割村裡的將近六百畝的水田,割下來的水稻捆在一起,豎立在田裡暴曬。
等到所有的玉米都裝到糧倉之後,壯勞力已經把水稻送到了打穀場上。
沒有水稻脫粒機,只能把放到地上,毛驢拉著石碾子從鋪滿稻穗的打穀場轉圈圈。
沒有足夠的毛驢,就有人力,幾個人一起拉著石碾子,喊著號子,還有一些稻穀在稻杆子上,還要用棒子捶打。
韓摯這些天一直在思考水稻脫粒機,已經成型了,但因為秋收,只能暫時放下來。
等到秋收結束之後,他再想辦法,爭取明年秋收的時候,能用上他做出來的脫粒機。
幾百畝的水稻又忙活了十幾天,接下來還有開荒的幾百畝的甜菜。
收穫甜菜,速度比較快,彎腰直接從地裡拔出來,甜菜疙瘩和甜菜葉子分開,曬乾之後,可以作為青飼料餵牛餵羊餵豬。
中間下了兩場雨,好在不大,一會兒就停了,影響不大。
因為今年開荒幾百畝,甜菜長得不太好,個頭小,但不要交任務,全部是村裡的,也非常可觀。
村裡到處堆放糧食,太多了,盛不下。
老支書在秋收結束之後,就開始組織村裡的壯勞力了,上交公糧。
宋蘭月私下裡找到老支書,說出自己的想法。
她真的不想餓肚子,想吃飽飯。
“老支書,今年咱們交公糧,只交徵購糧,這是國家規定的。今年咱們村不缺錢,派購糧,就別賣了。”
“咱們賣給糧站便宜,沒糧食的時候,再往回買,價格貴一半,完全沒必要。”
老支書抽了一口旱菸,笑了笑,“我也是這樣想的。今年我整天跟大家說,好好幹活,能吃飽飯。如果再賣糧食,分到糧食就少了,就吃不飽飯了。”
“就算分到錢,再花錢買糧食,這一來一回,增添麻煩,還多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