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蘭月深以為然,“是啊,關鍵運到糧站,那麼遠的路,牛車不夠,還得挑著,太累人。”
“不瞞您,老支書,我不想餓肚子,我想吃飽飯。很多社員的想法,跟我一樣,都想吃飽飯。”
老支書哈哈大笑,“我也想啊,大米飯誰不想吃?以後玉米磨得細細的,做出來的饅頭也好吃。”
“行,就這麼辦。”老支書笑道,應了下來。
村裡一聽老支書這麼說,很多人都願意多要糧食。
以前之所以交派購糧,是因為缺錢。
農民沒有工資,也不能交易,所以只能把糧食賣給糧站。
現在賣平菇,村裡有錢,發到社員手裡的錢就多了,當然就不願意賣糧食了。
老百姓文化程度不高,但也會算賬,一致同意不交派購糧。
交公糧整整交了兩天。
剩下的糧食,村委會留三成放在糧庫裡,以防明年招災,顆粒無收,這些糧食就是救命糧。
剩下的,全部分了。
根據剩下來的數量,根據人頭髮糧食,當然了,老人和小孩的糧食少點,壯年多點。
因為沒有派購糧,所以老人小孩每人分到六百斤的玉米,一百斤的稻穀。
壯年人,每人八百斤玉米麵和一百五十斤的稻穀。
像宋蘭月的孃家,吳翠花加上六個兒子,尤其是宋四剛上個月超過十三歲,加上吳翠花,就能分五份壯年人的糧食。
一家七口,分到了五千兩百斤的玉米,九百五十斤的稻穀。還了從村裡借的糧食,還剩下四千多斤。
當這些糧食運到家的時候,吳翠花哭了。
雖說平時吳翠花要強,但都是裝給外人聽的。
沒結婚的時候,父親當家。結婚之後,男人當家。
男人坐牢了,大女兒出嫁不管孃家,吳翠花內心還是慌的。
可看著糧倉裡滿滿的糧食,吳翠花終於安心了,她不用擔心養不活六個兒子,也不用擔心六個兒子娶不到媳婦。
宋三剛擦擦額頭上的汗,聽到吳翠花的哭聲,“媽,咱們家這麼多糧食,你該高興才是,哭什麼啊?”
吳翠花點頭,擦擦眼淚,“我就是因為高興才哭的,我怕我當不了媽,我怕養不了你們,也怕沒能力給你們娶媳婦。”
“現在咱們家有了這麼多糧食,過段時間又要發錢,我心裡有底了,不慌了。”
“發的錢,也在我手裡,你們放心,我不亂花,我準備買磚買瓦,給你們蓋房子,娶媳婦。”
宋三剛聽到這話,心裡五味雜陳,“媽,你以前不是挺向著孃家的嗎?”
吳翠花面露尷尬,訕訕說:“以前是以前,現在是現在。以前我指望孃家給我出頭,加上你姐能耐,家裡不缺錢不缺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