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還要脫褲子放屁,來引申出仁義二字?
正如他所言:當今爭於氣力。
氣力是什麼?
是武力,是實力!
是宗師、是錢財、是百姓、是糧食是一個國度能夠拿到最終勝利的關鍵之所在。
四國如今仰夏朝鼻息,是因為夏朝比四國都更加仁義麼?
這倒是真的,可這背後的原因,是因為夏朝有一位大宗師坐鎮,四國不得不搖尾乞憐。
什麼感悟墨子的恩德,都是用來哄一鬨底層百姓的。
可商並不知道這其中的隱秘,卻已經洞悉了這其中的關鍵。
此子,了不得!
承平帝心潮起伏,百感交集,恨不得現在就拉著商的手秉燭夜談一番。
他這輩子,想要做出超過王莽的成就,大抵是不可能了。
你看看王莽手下的都是誰?
公尚過、荀軻、禽厘勝!
一個是夏朝幾十年如一日的百官楷模,一個是儒家領袖,一個是墨家鉅子!
他手底下又是什麼班底?
是,荀軻的確還在夏朝,但他是上一任的老臣,哪怕如今是他繼位,做出來的功績,也根本不會算到他的頭上去!
儒家是在王莽在位時興盛的,也是一步步從無到有發展起來的,此後儒家的成就,也理所當然有王莽一份,哪裡輪得到他染指?
可誰能沒有野心呢。
兒子的成就,也不一定非要屈服於老爹,甚至兒子理當盡其所能的超過老爹,不然哪裡來的薪火相傳?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才是發展的常理,一代不如一代那早就滅亡了!
遺憾的是,總有些俊傑才情遠超常人,堆砌出的高峰讓人看上一眼便心生絕望,還怎麼去超越?
那叫不世出的奇才。
年號承平,其實已經代表了他的無奈。
這種無奈是個人成就上的無奈,與憧憬先帝與否無關。
可現在,承平帝卻看到了一個好苗子。
一個好好培養,可能會不下於荀軻、禽厘勝的好苗子!
不知不覺間,承平帝的脊背已經挺得筆直,極為專注,神采奕奕的盯著商看去,眸子眨都不帶眨一下的。
賢主難遇,良臣亦難求也!
但他這麼開心,有一些人就很不開心了。
“荒謬!人無禮義則亂,不知禮義則悖。人無師法,則偏險而不正;無禮義,則悖亂而不治。凡人之慾為善者,為性惡也!此人妖言惑眾,竟視人道為牲畜,實乃天下之惡!”
一個儒生已經跳到了講臺上,拔出劍來,怒髮衝冠,“如你這種漠視蒼生,排斥禮儀的禽獸,留在世上也是一個天大的禍害!今日我要與你決鬥,生死勿論!”
商的言論,不出意外的大大激怒了儒生。